要正修境界,学菩萨的境界,要清净心地。......心静才能开发智慧。
白 話 佛 法 2-42 《 运用智慧德能,调节调柔寂静 》
原文链接
forum.php?mod=viewthread&tid=9107&tim=1681456380585
“勤修清净波罗蜜,恒不忘失菩提心,灭除障垢无有余,一切妙行皆成就”,就是让我们懂得勤修,专门精进地去修自己的清净心,才能达到智慧圆满的般若心。
……
一个人的心清净,就是通向大菩提心的资粮。…清净会让你生起初发心,初发心就是正等正觉的心。如果一个人拥有正等正觉心,拥有初发心,才会懂得怎么样在人间自度度他,怎么样才能让自己超脱凡人的境界,进入正等正觉的菩萨境界。
视 频 开 示 第73集 《初正则终正》
一个人学佛要有清净心,在经文中有一句名言“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
真正的清净心不光是空,主要还是有境界。我们做人一定要懂得“不住色,不住声香味触法”。真正的修行应该心无所动......应该“无所住而生其心”。
视 频 开 示 第67集 《 心无所动,心无所住 》
验证佛法,只有靠寂静,只有靠如如不动,你才能感受到佛法的存在。安静的人能看到佛,安静的人能感受到佛在他的心里,能感受到本性中的智慧。
为什么静能生慧——寂静能生出智慧?为什么要寂灭呢?实际上寂灭就是涅槃,彻悟真理。然后在传统的佛法中寂然不动,如如不动,就是涅槃,就是一种智慧,就是境界的提升,
视 频 开 示 第100集《心物一元 返归本性》
wenda20130614 01:11:05
菩萨的境界是怎样的
问:臺 长说过,要超脱六道不但要修得好,还要有一定的境界。这个境界要怎么拿捏和理解?
答:要有菩萨的境界才能超脱六道。菩萨是什么?菩萨就是不断地帮助人家、救人、做好事,菩萨要普度众生、菩萨要慈悲、菩萨要忘我、忘记自己救别人,不能恨人家,那才叫菩萨精神,这就叫境界。人家吵架你为什么不吵?因为你拥有菩萨的境界(明白)
wenda20170519 55:55
如何保持内心清净自在的状态
问:人人内心都有佛性,我们本性是很清净善良的,都是跟佛菩萨无二无别的,所不同的是,我们在找回本性的过程当中,内心觉悟的时间特别短,很容易被外境改变,被烦恼覆盖,而佛菩萨能够一直保持这种彻底的纯善和清净。我们怎样能够时常保持内心最清净自在的状态呢?
答:就是时常以菩萨为榜样,每一天把自己要做的事情想一想,是不是跟菩萨一样;还有就是看《白 話 佛 法》也是一个好方法;时常激励自己和勉励自己。
怎么样让自己成为菩萨,不让自己不精进呢?最好的方法就是天天要精进地努力,就是“反其道而行之”。人有惰性,我就不懒惰;人有贪心,我就不贪;人有恨心,我就不恨。“反其道而行之”,这样你不就能够脱离贪瞋痴三毒了吗?(感恩师父,弟子明白了)
Wenda20190215 41:28
如何理解“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问:师父您曾经开示过,菩萨对于他经历的一切是不住心的,不会往心里去,除了提高我们自身的境界,是否平时也可以加强这种不住心的意识来锻炼自己一切不住心呢?
答:可以,完全可以,就是靠平时锻炼的。你平时念念念,每天念礼佛大忏悔文,每天念阿弥陀佛,到了走的时候你才念得出来啊,你才能把阿弥陀佛住在心里啊。你把贪瞋痴慢疑全部不住心的话,那你到时候这个心上哪会有贪瞋痴慢疑啊?(对。请问师父,是否把我们的第五识——眼耳鼻舌身,当外界对我们的影响形成一种屏障,使第六识没有感觉,也就不住心了呢?)对啊,你守住你的眼耳鼻舌身,那你的意念就会干净很多,明白吗?
(明白,但是我们有时候在境界现前的时候无法做到)境界现前的时候无法做到,所以这就叫人啊,你就是人,你要是菩萨你就做得到了(对不起,师父。六祖惠能大师当时仅仅因为一句话“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他就开悟了,师父能否给我们开示这句话呢?)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还不懂?心都没了啊。你说说看,你在人间没有贪心,没有恨心,什么心都没有,你心无罣碍了吗?心无罣碍,心是不是打开了?(是)对啊,心无所住了,你没有地方去了,心没有任何地方可以罣碍了(对)比方说,你今天很贪心,住在你的心里,好,你心有所住了,那你的心就坏了;今天恨心住在你的心里了,你就开始恨了。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话,那说明你没有这个心了,生不出来了(明白)
师父再给你举个简单例子,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也就是说叫你不应住色声香味触法,就是在人间再好的事情,你都不能去把它住在心中。“哎哟,这个很香哦,这个很臭哦,这个怎么样怎么样了”,因为它的自性本能都是在内心当中的,你一住心,你就烦恼生心了,开始烦恼心就生出来了,因为你一牵挂,你就会贪欲六根情欲了。
所以菩萨叫我们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也就是说你已经“菩提本无树”了,“明镜亦非台”了,“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啊?(对)你在人间,一个是空无一物,随过随灭;一个是雁过留声,一个事情过去了,留在你的心里了,那个事情又留在心里了。你今天去恨别人了,今天去嫉妒别人了,你留在心里了,你想想看你的心会不烦恼的?(会烦恼)好了,我现在给你解释了你就知道了。为什么?实际上后天的熏陶,也就是人运用了自己本性的一些肮脏的东西住在你的心中,使你丢失了你的慧命。我们现在要无所住心,应无所住,没有一个地方可以套住我们,那你就是解脱,就是没有枷锁套在你身上(明白了,感恩师父。弟子向师父忏悔,最近各种心生出来,心里静不下来,贪瞋痴慢疑,对不起师父)
Wenda20190719 43:03
静才能唤取八识田中的悟性和智慧
问:我们都知道一世修成不只是靠今世一世,靠的是宿世的修行积累,靠宿世功德和智慧的的积累为前提,根基非常重要。想请问师父,如果想要唤取宿世修行八识田中的悟性和智慧,怎样做更容易唤取呢?
答:静坐、禅坐,开智慧。你唤取八识田中的……你只有安静,静能生慧。你不安静,你怎么生出智慧?一个人整天毛毛躁躁的,天天吵吵闹闹的,天天脑子里乱想,你怎么能够生出智慧?(好的,感恩师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