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照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876|回复: 0

【简答自测】1-2、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70

回帖

109万

积分

积分
1093288
发表于 2021-9-25 04:33: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简答自测 1-2-1

 

1.怎样用智慧来衡量自己所做的行为?

答:不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如履薄冰,话不能乱讲,事不能乱做,要懂得用自己的智慧来衡量自己所做的行为。

 

真正的菩萨化身或使者都是用佛法来救人,以慈悲为怀。而且身上一定有护法神。

 

2.修行中如何得般若智慧?

答:只要是正的东西就会受到推广和接受,只要是正的东西菩萨都会保佑。修行一定要懂得正见、正信、正思维、正念、正定,从中一定能得般若智慧。

 

备注(以上回答仅供参考)

 


简答自测 1-2-2

 

1为何诸恶莫做,众善奉行,自净其意。”如此重要。

 

答:地藏王菩萨在本愿经里有一句话:“是阎浮提,行善之人,临命终时,亦有百千恶道鬼神,或变作父母,乃至诸眷属,引接亡人,令落恶道,何况本造恶者。”

 

事实上是百千恶道鬼神变现来接你。做好人善人的结局都这样,何况做坏事、恶事的人。所以说:诸恶莫做,众善奉行,自净其意。《金刚经》上讲“修一切善,离一切相”。离一切相,就是要离开你最喜欢的东西,并不是从表面离开,而是从心里离开。怕的是心里着相,而不是物质着相。

 

备注(以上回答仅供参考)

 

 

简答自测1-2-3

 

1、为什么要从心里来修非常重要?

 

答:万般都带不走,只有孽随身。一定要修一切善,要有大悲心。

要从心里面修,这点非常重要。一个人修心、修行就是修里边的东西,而不是外表。从外表到内心都干净。

 

脑子能够放空,诚心礼佛、拜菩薩时,只要你用心,一心一意诵经,菩薩都会有感应。

 

 

2、如何理解修法一定要随着天时转变

 

答:在末法时期,所有的目标和过去或现在的修为修法是完全一致的,只是救人的方法在变化。修法一定要随着天时转变,有修为的法师,有修为的师父,有修为的老师,菩薩都会给他们灵感,让他们知道现在的修为法。

 

备注(以上回答仅供参考)

 


简答自测1-2-4

 

1为什么要让大家忏悔?为什么忏悔后有消除孽障的效果?

答:如果要想消除孽障,首先是要念经激活让其变成灵-性,然后念“小-房-子”超度。

念《礼佛大忏悔文》在小孽障没有变成灵-性之前消除掉。这部经文非常好可以接天地之灵气。

“悔”就是改以往的修为。“忏悔”可以消除身上过去世中所造的恶业。用心和嘴巴一起讲,这样效果最好。

 

2、《礼佛大忏悔文》的功效及念誦方法是什么

答: 只念《礼佛大忏悔文》是没有效果的,一定要以《大悲咒》和《心经》作为基础。在持诵《礼佛大忏悔文》前必须要先求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保佑我×××,帮助我×××忏悔消除过去生活中所造的孽障或消除我身体某个病痛部位的孽障。《礼佛大忏悔文》念完了就是功德,用这一功德来消除小孽障。如果,把孽障激活变成灵性,是因为孽障太深太大,念完《礼佛大忏悔文》还是消不掉,并会激活,所以要念“小房子”超度,念《礼佛大忏悔文》在小孽障没有变成灵性之前消除掉。这部经文非常好可以接天地之灵气。

 

3、什么是理忏?如何理解从理上解脱了,心自然就解脱了。

答:忏悔有两种,一种是事忏,一种是理忏,理忏。


理忏,是从心里忏悔。观想《心经》里的一句话:“照见五蕴皆空”。

“照见五蕴皆空”首先观想自己,照空自己,要从心里排除恶业,我的心在过去生,过去世现在全部都照空了,已经没有孽障在这个人间,这就是理忏。

五蕴皆空是要从心里完全挖空,从心里战胜自身的恶魔,从心里战胜自身的孽障,这是多么高尚的忏悔法。从理上解脱了,心自然就解脱了。


要学会以不变应万变。其实,就是一个理念。

 

备注(以上回答仅供参考)

 

 

简答自测1-2-5

 

1、为什么念佛一声就可以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

 

答:念的是心,真心,是心里想念什么。譬如:今天造了孽,念《礼佛大忏悔文》,用真心来忏悔,就可以消除。

 

总之是一个心念,至于内容,是另一回事。

師父是用佛法的理论教授大家理解人间的问题,要用心体悟,从心里明白,对宇宙人生正确的看法和想法。

 

备注(以上回答仅供参考)





上一篇:【原文填空】1-2、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下一篇:【相关开示】1-2、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回复

使用道具 反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手机版|普照

GMT+8, 2025-2-25 07:54 , Processed in 0.036900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