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填空1-3-(3)
法语记诵
只要缘未了,那么这份牵扯就摆脱不掉,就不能解脱。
“一份因果只能以另一份因果去改变”。只要我们学佛修心,依教奉行,佛菩萨以无比的慈悲将这作为一份因果记作我们的功德来消掉孽障的因果。
原文填空
只要( )未了,那么这份牵扯就摆脱不掉,就不能得到( )。
( )不单只是有因必有果,还有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一份因果只能以( )去( )”。
只要我们学佛修心,( ),佛菩萨以无比的( )将这作为一份因果记作我们的( )来消掉孽障的因果。
原文填空答案
(缘)(解脱)
(因果定律)(另一份因果)(改变)
(依教奉行)(慈悲)(功德)
简答自测1-3-(3)
1. 如何消掉孽障摆脱尘网?
答:只要缘未了,那么这份牵扯就摆脱不掉,就不能得到解脱,靠别人的帮助想脱离尘网是不可能的。
因果定律不单只是“有因必有果”,还有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一份因果只能以另一份因果去改变”。正是因为这第二点,只要我们学佛修心,依教奉行,佛菩萨以无比的慈悲将这作为一份因果记作我们的功德来消掉孽障的因果。
备注(以上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开示1-3-(3)
只要缘未了,那么这份牵扯就摆脱不掉,就不能得到解脱。
Wenda20180105 49:35
如何理解“了缘”和“了尘”;不管善缘恶缘,都不能造新业
男听众:请问“了尘”和“了缘”有什么不一样吗?
答:了尘、了缘,一个是还债,一个是随缘。了尘就是你已经是有这恶缘或者善缘了,有这个缘分了;那个是随缘,那是碰到新业的时候,明白吗?(嗯。尘缘是羁绊我们的,那么我们在修心中怎么去分辨自己是尘多引起的障碍还是缘多引起的障碍?)首先,你如果想了缘的话,你就要随缘。如果缘分来了,不管善缘、恶缘,你都不能去造新业,不能去成就它新的缘分。举个简单例子,今天有一个女孩子看上你了,她是来了缘的,那你呢?占人家便宜了,你又造新业了,你过去的尘缘没有了掉,你又造了新的缘了,听得懂吗?(那么可不可以……)你就对她笑笑,她对你再怎么好,你对她笑笑,买点东西送给她,然后不要理她,好了,就只能这样。你会觉得很难过、很伤心、很悲痛、很可怜,但是你要记住,你造了业之后你就会很伤心、很悲痛、很可怜、很难过。呵呵呵……听得懂吗?(是,知道了,师父)感情东西不能玩,玩了之后就玩完。
wenda20150213 49:13
用学佛的智慧才能了解真正的善和恶
女听众:師 父有一次《白 話 佛 法》讲“斩断尘丝”,就是讲怎样不惹新的善缘,没有尘丝。难道说新的善缘也是一种不好的尘丝吗?
答:人间的善和恶都是根据你的意识所为,人间的善和恶实际上都是一种缘分所为。你过去以为做的善事,现在想想你是做了恶事,有没有啊?很多孩子为了帮爸爸妈妈怎么样怎么样,最后害了爸爸妈妈有吗?(嗯,有的)好了,什么叫恶?什么叫善啊?所以菩萨为什么修到最高境界不思善不思恶?因为善恶都是人心所为,你认为善的就是善,你认为恶的就是恶(明白了,就是我们自己的标准去判断这个是善还是恶)对了(不一定是真正的善恶)对了。你要用智慧、用学佛的智慧和境界你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善,什么是真正的恶(明白了,師 父)
因果定律不单只是“有因必有果”,还有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一份因果只能以另一份因果去改变”。......只要我们学佛修心,依教奉行,佛菩萨以无比的慈悲将这作为一份因果记作我们的功德来消掉孽障的因果。
shuohua20130118 06:06
学佛可以改变命运
听众:人生路上我们经常会遇到很多关键性的选择,如果选择错了可能整个人生轨迹就改变了。不修行的人选择的路一定是遵循自己命中的因果,修行人选择的也是遵循因果,但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命中注定他会选一条差的路,但他可以通过学佛修行把不好的慢慢变成一条好的;另外一种是命中注定他该选择一个差的,但菩萨点化让他选择了一个好的,改变了命运。您看这样理解对吗?
答:你这个讲法完全正确,因为学佛就是改变命运。一个人的“命”不能改,但“运”可以改。实际上每年的流年运程改了之后“命”也就改了。举个简单例子,本来你跟这个人要作恶的,但你学佛后不跟他作恶了,这段冤缘是不是化解了?(对)还是能用佛法来改变命运的。
Wenda20200719 47:20
“一善解百灾”能消掉人身上的黑气
男听众:上次有个人身上有黑气,问您怎么办,师父说:要念礼佛大忏悔文,要做善事,一善解百灾。师父,“一善解百灾”能消掉人身上的黑气吗?
答:当然能。“一善解百灾”,讲的你做善事就能解百灾。其实讲的一善并不是做一件善事,而是你的善念,你的脑子一个善念就可以化解你千百个劫(这么厉害!)嗯。所以脑子里不能想不好的事情,只能想好事情,只能想善良的事情,只能想帮助人家的事情(是。有了善念再付出善行的话,这样就圆满了。是这样吗?)那当然了,肯定的。
原文填空1-3-(4)
法语记诵
当我们在菩萨面前发心行善之后,善行会记为功德,.....心中并不期望得到回报,因为你的心是清净的,所以你也就不会结成这个善缘,也就没有尘丝。
原文填空
学佛首先要学的就是如何斩断( ),如何还清( ),如何避免欠下( ),
还债就是……消孽障;不添新的( ),只能靠( ),
当我们在( )面前发心( )之后,善行会记为( )
你在帮助别人的时候心中并不期望得到( ),因为你的心是( )的,所以你也就不会结成这个( ),也就没有( )。
无论修来生法……今生法,都是以( )来消孽障。
只是“遁入空门”之人( ),勤修行,( ),才能逐渐地以功德( ),从而摆脱尘网,关键还在( )。
原文填空答案
(尘丝)(旧债)(新债)
(孽缘)(修心修行)
(菩萨)(行善)(功德)
(回报)(清净)(善缘)(尘丝)
(功德)
(守戒律)(积功德)(消孽障)(功德)
简答自测1-3-(4)
1、如何斩断尘丝,还清旧债,摆脱尘网?
答:学佛首先要学的就是如何斩断尘丝,如何还清旧债,如何避免欠下新债。
当我们在菩萨面前发心行善之后,善行会记为功德。
你在帮助别人的时候心中并不期望得到回报,因为你的心是清净的,所以你也就不会结成这个善缘,也就没有尘丝。
无论修来生法还是修臺長所传的今生法,都是以功德来消孽障,区别在于臺長教的法是先还债,甚至于债没到期就先还上。
只是“遁入空门”之人守戒律,勤修行,积功德,才能逐渐地以功德消孽缘,从而摆脱尘网,关键还在功德。
1-3《学佛修心目标(1)》
备注(以上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开示1-3-(4)
当我们在菩萨面前发心行善之后,善行会记为功德,......你在帮助别人的时候心中并不期望得到回报,因为你的心是清净的,所以你也就不会结成这个善缘,也就没有尘丝。
Wenda20180401A 01:08
放生是功德还是福报,取决于发心;功德会自动替人消灾避难吗
男听众:师父,您在2016年2月9日《玄.艺.综.述》节目里说小.房.子比放生厉害,小.房.子是还债、还冤结,可以消灾,可以避难的,这个力量最大。师父也说放生实际上是求福报,如果我们不把它作为功德就是求福报。师父,我们要如何祈求把放生的福报作为功德呢?
答:主要是心啊,看你怎么放法了,你放生,你的心是最要紧——发心啊。比方说你发心是为了救度众生,帮助别人,那当然就是功德。同样也有很大功德的。但是如果你纯粹是为了求工作,求某一件事情的成功,当然只是福报,就变成福报求掉了(如果我们要求功德,用什么祈求词呢?)功德不是求的,是做的——做功德。我教你们到现在,你们哪有听到过师父跟你们说“求功德”?都是“做功德”(对。如果我们以放生积累功德,而不求自身福报,在我们命根当中遇到劫难、灾难,如车祸、破财等,会不会自动地用掉我们放生的功德来大事化小,小事化无呢?)如果大事情会帮你化掉,帮你拿掉功德。大事情,它会自动的,如果不是大事情就不会。不是大事情,你还是要靠自己这样求,才会拿你功德的。
wenda20140105A 05:35
有关善事转换为功德的问题;用佛的理念行善才会成为功德
男听众:臺 長说过“我们要把善事转化为功德”,因为只有功德才能够抵消我们的孽障。因为新年嘛,我在12月31日发愿:日行一善。这样一年下来,能不能在大年三十晚上将一年所有的善事转化为功德呢?
答:用佛的理念来行善,这是最重要的。如果你用了佛的理念来行善,你真的做了这么多就可以转换了;如果你当时做的善事没有佛的理念,那这个善事还是成为福德。举个简单例子:今天你对一个人好,你说“哎呀,他是菩萨啊!我要度他!虽然他现在还没有学佛,但是我对他好一点,说不定他以后就会念 经了呢”,好了,你做这个善事,哪怕帮他推个轮椅、拿个板凳,这个善事以后就可以成为功德(那是不是完全取决于我们的发心呢?)对,没有发心只能成为“善”,有对佛菩萨的、佛法的发心,才能成为“功德”(明白了)
守戒律,勤修行,积功德,才能逐渐地以功德消孽缘,从而摆脱尘网,关键还在功德。
wenda20141109A 00:48
功德消业障是怎样消的?
听众:弟子给师父请安!师父说过度人的功德最大,弟子发现很多次白天度人,晚上就会做到消业的梦。请问师父,一般做一次消业的梦大概可以消掉多少业障呢?
答:哈哈……来不及要知道自己做了多少功德、消多少业。这个事情很简单,首先消业是一块块消的,一般是根据你最先发出来的一块业。比如说你最近公司里很好,但是家里有点矛盾,那么你做了一个功德之后就把你家里的这块矛盾消掉了;如果你家里、公司都平平安安的,做到消业的梦,接下来你会一直顺利,又顺利一段时间。实际上它这个没有一种量的,是根据你身上的业障块和业障群来消你不同的业障的。就像一个人一样的,比方说胃痛,好,过一段时间你胃不痛了,实际上你的胃里边还是有很多不好的地方,但是它不痛了,就基本上帮你解决了消业基本上帮你消掉了,不是完全的,但是可以消掉很多。有时候一下子你不痛了,就解决你“痛”的问题了。(好,听得懂)
原文填空1-3-(5)
法语记诵
功德和境界是考核的硬性指标,缺一不可,
“悟”是关键,得“智慧”是修功德和修心的目的,
原文填空
通过( ),还了尘债了断尘缘,我们就取得了参加考试的资格,……根据( )进入不同的天界。考题是什么?答案很简单,( )和( )。
( )是修行的结果,( )是修心的成绩。( )和 ( )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相辅相成。
如果一个人因为机缘巧合做了( ),但因为没有( ),脾气暴躁,为人贪婪,所以他还是不能上( )。
( )和( )是考核的硬性指标,缺一不可。
( ),就是帮助我们确定自己修行的程度,调整修行的( )。
( )是不容易了断的,( )也不仅仅只是念念经做做善事,
(“ ”)是关键,得(“ ”)是修功德和修心的目的,
开了智慧,又能更好地迎接( )路上的新的考验,做更大的( )。
原文填空答案
(学佛修行)(考试的结果)(功德)和(境界)
(功德)(境界)(修行)和(修心)
(大功德)(修心)(天界)
(功德)和(境界)
(梦考)(方向)
(尘缘)(学佛修心)
(“悟”)(“智慧”)
(修心)(功德)
简答自测1-3-(5)
1、为何功德和境界是进入天界考核的两个硬性指标,缺一不可?
答:通过学佛修行,还了尘债了断尘缘,我们就取得了参加考试的资格,根据考试的结果进入不同的天界,考题是什么?功德和境界。
功德是修行的结果,境界是修心的成绩。修行和修心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相辅相成。如果一个人因为机缘巧合做了大功德,救了一船人的命,他的福报会很大,但因为没有修心,脾气暴躁,为人贪婪,所以他还是不能上天界。
功德和境界是考核的硬性指标,缺一不可,例如梦考,就是帮助我们确定自己修行的程度,调整修行的方向。
尘缘是不容易了断的,悟”是关键,得“智慧”是修功德和修心的目的,而开了智慧,又能更好地迎接修心路上的新的考验,做更大的功德。
1-3《学佛修心目标(一)》
备注(以上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开示 1-3-(5)
功德和境界。...功德是修行的结果,境界是修心的成绩。.....没有修心,......还是不能上天界。.....功德和境界是考核的硬性指标,缺一不可,
wenda20140523 01:02:50
功德、境界和业障之间的关系
女听众:我想问一下关于境界和功德。因为您说到时候考察的话会有两个指标,一个是功德,一个是境界。功德是一点点累积的,没有等级之分吧,就是它有大功德和小功德,没有说哪个高哪个低。境界也是一点一点提升的,但是有时候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一个很大的跨越,就是说功德累积到一定的程度就形成了一个质的飞跃是吗?
答:你现在讲了这么多,師 父给你两句话就讲清楚了:如果功德是砖头,造房子时砖头累积得越高,房子是不是造得越高啊?(嗯)那么房子造得高,这个房子就是境界,境界是靠你的功德来累积的
(呵呵。師 父,我还想问,境界和业障是什么关系呢?有没有可能一个人的境界很高,但是业障也很深呢?)有业障的人不一定没有境界,因为人只要在人间,就会有业障。就像一个人表面上穿得干干净净,内脏还是很脏的呀,肚子里、鼻子里、耳朵里还是有很多脏东西的啊,虽然你人很干净,打扮得漂漂亮亮。你看那些电影演员好像很干净,仔细想想他们脏不脏啊,跟普通人一样的,也就这个脸干净,有什么用啊,里面脏得不得了啊;血啊肉啊拿出来一点点,马上苍蝇就来了,臭不臭啊?现在明白了吗?(明白,師 父)境界和业障可以同时存在的,只不过有境界的人,业障会越来越少;没有境界的人,业障还是会越来越多(明白了。现实中有的同修蛮苦的,业障挺深,但是他的境界其实挺高的,不知道怎么回事)很多菩萨来到人间之后,他吃苦了,境界高吗?当然高了,为什么在人间还吃苦啊?你来到人间就准备吃苦吧(是,師 父)
wenda20160501A 40:21
到西方极乐世界的考核标准具体有哪些
男听众:師 父,您提起过到西方极乐世界要经过考核,这场考试、考核的标准具体有哪些呢?
答:考核,就是平时已经在做功课了,天天在考你们。今天这个人特别好色,看见女人了不动心了,好了,考核成功,这一期的考试成功,那么等下一期的考试再来;今天最喜欢吃肉了,不吃了,这一期的考核成功,那么等下一学期的考试再来。就是这样,一直考,一直考……人生是个过程,走完这个过程就得到成绩了,用不着说“我到最后的成绩”,都是平时成绩的积累(是否这个考核也包括功德、境界、业障高低、前世因缘,还有佛菩萨的认可呢?)全部都有。其实你刚才讲的那些,在我们平时生活当中都有存在的。比方说境界高低,人家要,你不要;跟父母亲孝顺不孝顺,人家孝顺,你不孝顺,那不是比出来了?天天在考核,你今天自私了,你这个关又没过。所以很多人傻就傻在这个地方,以为到了最后的时候考,平时不做好事,等到临时抱佛脚,不行的。很多人平时不出来度人,不做功德,这个不舍得、那个不舍得,到死的时候你不舍得也得放弃了(是是。師父,您讲靠平时的积累,我们平时每一场梦考或者是现实考验,也会作为平时成绩算进去累积吗?)当然了,这个莲花大小就是成绩已经进去了,所以为什么说修心从平时、从根基开始?从小学佛、在胎里素的孩子,从小懂得道理的孩子,早就好了,这个孩子到天上。我问你,一个半路出家的和一个从小出家的法师,哪一个更容易修成?(从小出家的法师)好了,不要讲的,半路出家很多是因为感情、忧伤、想不通,情况不一样的。
“悟”是关键,得“智慧”是修功德和修心的目的,而开了智慧,又能更好地迎接修心路上的新的考验,做更大的功德。
wenda20141214A 09:48
如何理解开悟、觉悟;先有“觉”才有“悟”
男听众:感觉人的种种烦恼问题似乎源于自己的不开悟,而要开悟是不是就要坚持好好修心、修行、念经、还债、消业、度人、做功德,时机到了自然就开悟了,没有捷径可走呢?请师父开示一下。
答:实际上你刚刚说的这些都是方法。当你感觉到自己有嫉妒心,感觉到自己发心不够,看到周围的苦衷,看到别人的苦恼、烦恼,所有的一切都是给你一个悟性的提示。你怎么会有开悟的?因为你看到了、你听到了、你想到了,所以你才会慢慢觉悟。觉悟觉悟,你先要有感觉啊,如果你整天没有感觉到人家的痛苦,没有感觉到人家的幸福,你也没有感觉到自己的幸福,就像很多人在糟蹋粮食一样,就像很多人婚姻,跟老婆在一起天天感觉老婆没有什么重要的一样,他没有这个觉,他就不可能开悟。这个觉就代表着视觉、听觉、还有思维觉、意觉,所以像这些觉悟了你才能开悟,觉了才能悟,所以叫“觉悟”、“觉悟”。如果一个人活在世界上,对自己的苦也没感觉,对自己的甜也没感觉,你这个人永远不会有悟性的(明白了,师父,感恩您)
Wenda20200911 02:55
悟性和智慧有何差别
女听众:師 父一直说学佛需要悟性,悟性跟智慧有什么差别吗?
答:悟性就是你对某一件事情的感悟、觉悟,你能够知道这件事情好坏。智慧,它已经形成某一个概念性的,比方说碰到事情你就能解决它,碰到事情你就能解决它,你不就有悟性了吗?(嗯)你碰到事情不能解决它,你说你有悟性,你知道但是没有智慧去解决它,那么是不是悟性比智慧差很多?(是。第一步先要有悟性,再有智慧?)对。你没有觉悟你有什么智慧?(是,感恩师父慈悲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