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照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982|回复: 0

【填空、開示、简答(提高二)】1-3、学佛修心的目标(一)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70

回帖

109万

积分

积分
1093660
发表于 2021-10-2 04:39: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原文填空1-3-(3)

 

法语记诵

 

只要缘未了,那么这份牵扯就摆脱不掉,就不能解脱。

 

“一份因果只能以另一份因果去改变”。只要我们学佛修心,依教奉行,佛菩萨以无比的慈悲将这作为一份因果记作我们的功德来消掉孽障的因果。

 

 

原文填空

 

只要(  )未了,那么这份牵扯就摆脱不掉,就不能得到(   )。

 

(   )不单只是有因必有果,还有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一份因果只能以(   )去(   )”。

 

只要我们学佛修心,(   ),佛菩萨以无比的(   )将这作为一份因果记作我们的(   )来消掉孽障的因果。

 

 

原文填空答案

 

(缘)(解脱)

(因果定律)(另一份因果)(改变)

(依教奉行)(慈悲)(功德)

 

简答自测1-3-3

 

1. 如何消掉孽摆脱尘网

 

答:只要缘未了,那么这份牵扯就摆脱不掉,就不能得到解脱,靠别人的帮助想脱离尘网是不可能的。

 

因果定律不单只是“有因必有果”,还有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一份因果只能以另一份因果去改变”。正是因为这第二点,只要我们学佛修心,依教奉行,佛菩萨以无比的慈悲将这作为一份因果记作我们的功德来消掉孽障的因果。

 

备注(以上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开示1-3-(3)(提)

 

只要缘未了,那么这份牵扯就摆脱不掉,就不能得到解脱。

 

shuohua20151030  03:50  

 

善缘有时比恶缘更可怕;善缘恶缘都要好好化解

 

女听众:同修有个感想:善缘有时候比恶缘更可怕,因为善缘会让我们在不知不觉、自得其乐中糊涂过一世;而恶缘反倒让人及时清醒,主动开始还债。请师父开示这个有道理吗?

 

答:实际上他从反方向来说,当然也有道理。你说善缘跟恶缘哪一个好啊?那当然善缘来好了,对不对啊?相对来讲善缘总归比较好一点。但是他这个已经比较高深了,他学得比较高深,他的意思就是说“不思善不思恶”的问题了,这个佛友他想的这个问题境界已经比较高了。他觉得善缘也是一种缘分,善缘可能也是由恶缘起来的。所以不管有善缘、恶缘,它都是一个缘分,只要是缘,它就如梦幻泡影,就是在还。所以他这个境界已经修得很高了,但是我们一般的人不能理解这一层次的,“哦,坏的事情来了反而比好的事情来更好啊?”实际上这是一个概念问题,这是一个人的境界问题。你想想看,他讲得对不对啊?那当然对咯(对)恶缘来了,让你懂得精进修行;善缘来了,你迷惑了、不知道了,你迷惑在里边,他这话怎么会错呢?完全正确。问题人的毛病,他不愿意恶缘来啊,你整天恶缘来的话,说明你的上辈子没修好啊,冤结很多啊,明白了吗?

 

(明白。師 父,是不是只要这个缘分里面没有佛缘在,只是人间的缘分,哪怕是善缘,它到后来也一定是有恶缘存在的?)那当然那当然。这就是一种唯物辨证法,我们说的哲学观,比方说任何一个好的东西,孕育着有坏的东西存在,任何一个坏的东西有好的东西存在。我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你就明白了,你说吃药是不是为了把身体补好啊?(对)那么我问你一个问题,“是药三分毒”,会损害你的肝,会损害你的肾脏,对不对啊?(嗯)你药吃得太多,对你的肠胃还不消化呢,就这么简单。所以你别以为善缘来了是好事,我告诉你,只要缘分来了,修得好的人都知道不是好事情。明白了吗?(明白了,師 父。就是说我们碰到缘分来了,尽量把它化解掉,不管是善的恶的,都好好念经化解掉?)对对对(好,明白了。谢谢師 父!)

 

Wenda20171222   27:33  

 

如何理解“了缘”;空无之后才能空悟,不空不能开悟

 

女听众:同修对另一位师兄说他的婚姻不好,然后另一位师兄念经的时候看到观世音菩萨,就问那位师兄的婚姻状况,观世音菩萨说让那位师兄在人间好好了缘。同修对这个“了缘”不是太懂,请师父慈悲开示。

 

答:“了缘”还不懂啊?我们每一个人今天到了这个世界是不是有缘分啊?(是)比方说你欠人家的,现在人家整天在欺负你,你学会忍辱精进,你不就在了缘吗?把这个缘分了了。很多人说:“我一辈子欠他的。”你自己心里都很明白你欠他的,欠到最后,还完了,不欠了,这个缘不就了了吗?恶缘不就了掉了吗?善缘也了,恶缘也了。很多人跟师父过去缘分很深,他们也是的,学的时候特别认真,特别好,到了缘分尽了,他一下子跑了,了缘了,我跟他的善缘也了掉了(师父,您给他开示两句)第一,要随缘;第二,碰到人间任何的事情都要懂得这是因缘;第三,我讲的,菩萨也跟他讲的,要把这段善缘、恶缘都要了清,那你就心无罣碍,叫了缘,你的心中没有罣碍,你就变成空无了,空无了之后才能变成空悟。因为你空了才能开悟,你不空永远开不了悟,所以叫悟空。

 

因果定律不单只是“有因必有果”,还有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一份因果只能以另一份因果去改变”。......只要我们学佛修心,依教奉行,佛菩萨以无比的慈悲将这作为一份因果记作我们的功德来消掉孽障的因果。

 

问:《白話.佛法广播讲座》第一册《11.学佛就是改变命运》中:“人之初,性本善。我们要真正地学习到佛法的真谛,学到佛法的因,才能够学到佛法的果。如果想把善果洒满这个世界,我们现在就要种上无量无边的善因,等着以后善果的收获。”请问如何理解佛法的因和佛法的果?

 

答:佛法的因,就是理解世界的真谛——苦空无常。当你知道这个真谛,就要解脱众生离苦得乐,就是佛法的果。

解答来信疑惑(三百七十五)

 

wenda20170312A  24:05  

慈悲可以战胜一切,包括因果吗

 

女听众:光有一个正发心,但是做功德的过程当中忘记了果的存在,导致自己学佛并不开悟,还以为慈悲可以战胜一切,包括因果。这样的想法是不是本身就是没有成长,智慧没有开呢?

 

答:你要记住,慈悲那是一种本性,但是慈悲这种本性……有本性就是有一块好的土壤,土壤可以种出各种各样的瓜果、五谷杂粮,但是并不是说这个土地就是一个果实啊。



原文填空1-3-(4)(提)

法语记诵

 

当我们在菩萨面前发心行善之后,善行会记为功德,.....心中并不期望得到回报,因为你的心是清净的,所以你也就不会结成这个善缘,也就没有尘丝。

 

原文填空

 

学佛首先要学的就是如何斩断(  ),如何还清(  ),如何避免欠下(  ),

 

还债就是……消孽障;不添新的(  ),只能靠(  ),

 

当我们在(  )面前发心(  )之后,善行会记为(  )

 

你在帮助别人的时候心中并不期望得到(  ),因为你的心是(  )的,所以你也就不会结成这个(  ),也就没有(  )。

 

无论修来生法……今生法,都是以( )来消孽障。

 

只是“遁入空门”之人(  ),勤修行,(  ),才能逐渐地以功德(  ),从而摆脱尘网,关键还在(  )。

 

 

原文填空答案

 

(尘丝)(旧债)(新债)

(孽缘)(修心修行)

(菩萨)(行善)(功德)

(回报)(清净)(善缘)(尘丝)

(功德)

(守戒律)(积功德)(消孽障)(功德)

 

简答自测1-3-4

 

1、如何斩断尘丝,还清旧债,摆脱尘网?

 

答:学佛首先要学的就是如何斩断尘丝,如何还清旧债,如何避免欠下新债。

当我们在菩萨面前发心行善之后,善行会记为功德。

你在帮助别人的时候心中并不期望得到回报,因为你的心是清净的,所以你也就不会结成这个善缘,也就没有尘丝。

 

无论修来生法还是修臺長所传的今生法,都是以功德来消孽障,区别在于臺長教的法是先还债,甚至于债没到期就先还上。

只是“遁入空门”之人守戒律,勤修行,积功德,才能逐渐地以功德消孽缘,从而摆脱尘网,关键还在功德。

 

1-3《学佛修心目标(1)》

 

 备注(以上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开示1-3-(4)(提)

 

当我们在菩萨面前发心行善之后,善行会记为功德,......你在帮助别人的时候心中并不期望得到回报,因为你的心是清净的,所以你也就不会结成这个善缘,也就没有尘丝。

 

Wenda20170806B   12:11  

 

如何理解“舍得智慧得智慧”

 

男听众:因果就是舍得钱财得钱财,舍得智慧得智慧,舍得快乐得快乐。请问师父,如何理解“舍得智慧得智慧”呢?

 

答:舍得智慧得智慧,就是说你已经不把自己的智慧当成一个智慧了,你就自然流露出智慧了。你没有把自己做好事当成好事了,你天天就在做好事。你这种好事做出来已经是很自然的好事了,你不是最后得到的是人家给你更多的好处吗?(明白了)

 

 

wenda20151023  23:10  

 

臺長开示“有为”、“无为”

 

男听众:师父,您在《白話-佛法》里谈到,“有为”、“无为”度众生。你能开示下“有为”、“无为”度众生吗?

 

答:“有为”、“无为”实际上有所为而不所为,有所为而无为,无为而有所为,实际上就是告诉你,做任何事不要有目地的去做,你要放开。实际上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叫我们无相布施。“有为”,就是说我一定要去做这件事情,你就有相了,你着相了嘛;“无为”的话,我没有作为,我没有认为要去做这件事情,就是我没有做为,我没有去做,我没有去想,而我把这件事情做成功了,就叫“无相布施”。如果你说“我一定要去把这件事情做好”,“我一定要有作为”,“我一定要怎么样……”这叫着相。然后接下来,就是有相布施啊(明白了。谢谢师父慈悲开示!)

 

 

守戒律,勤修行,积功德,才能逐渐地以功德消孽缘,从而摆脱尘网,关键还在功德。

 

Wenda20180204A   46:53  

 

功德积累到多少会有大的考试

 

男听众:您在问答节目中开示,功德积累到一定的时候,菩萨会给你一个大考试,然后把你定位到很高的品级。请问师父,功德积累到多少会有大的考试呢?

 

答:看每个人的,你一个级别要到一个品位、到一个位子了,就会给你大考一次。如果你在人间,境界进入天人道,他会考试,进入阿修罗道,他也会考试,如果你想进入声闻、缘觉,那就不得了了(这种大考试一般是什么样的考试呢?)现实当中也会给你考试啊,让你在学佛当中突然非常不顺利,度了人身上会沾惹灵.性,看看你退转不退转(明白了)慈善要坚持的,梦考一样,所以上次说的文殊菩萨给我们的佛陀梦里有一个考试也是的,吃很多苦,就是这个道理,就是看你的慈悲心坚定不坚定。



原文填空1-3-(5)

法语记诵

功德和境界是考核的硬性指标,缺一不可,

 

“悟”是关键,得“智慧”是修功德和修心的目的,

 

原文填空

通过(  ),还了尘债了断尘缘,我们就取得了参加考试的资格,……根据(  )进入不同的天界。考题是什么?答案很简单,(  )和(  )。

 

(  )是修行的结果,(  )是修心的成绩。(  )和 (  )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相辅相成。

如果一个人因为机缘巧合做了(  ),但因为没有(  ),脾气暴躁,为人贪婪,所以他还是不能上(  )。

 

(  )和(  )是考核的硬性指标,缺一不可。

(  ),就是帮助我们确定自己修行的程度,调整修行的(  )。

 

(  )是不容易了断的,(  )也不仅仅只是念念经做做善事,

(“  ”)是关键,得(“  ”)是修功德和修心的目的,

开了智慧,又能更好地迎接(  )路上的新的考验,做更大的(   )。

 

原文填空答案

(学佛修行)(考试的结果)(功德)和(境界)

(功德)(境界)(修行)和(修心)

(大功德)(修心)(天界)

(功德)和(境界)

(梦考)(方向)

(尘缘)(学佛修心)

(“悟”)(“智慧”)

(修心)(功德)

 

简答自测1-3-(5)

 

1、功德和境界是进入天界考核的两个硬性指标,缺一不可?

 

答:通过学佛修行,还了尘债了断尘缘,我们就取得了参加考试的资格,根据考试的结果进入不同的天界,考题是什么?功德和境界。

功德是修行的结果,境界是修心的成绩。修行和修心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相辅相成。如果一个人因为机缘巧合做了大功德,救了一船人的命,他的福报会很大,但因为没有修心,脾气暴躁,为人贪婪,所以他还是不能上天界。

 

功德和境界是考核的硬性指标,缺一不可,例如梦考,就是帮助我们确定自己修行的程度,调整修行的方向。

 

尘缘是不容易了断的,悟”是关键,得“智慧”是修功德和修心的目的,而开了智慧,又能更好地迎接修心路上的新的考验,做更大的功德。

 

1-3《学佛修心目标(一)》

 

备注(以上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开示 1-3-(5)(提)

 

功德和境界。...功德是修行的结果,境界是修心的成绩。.....没有修心,......还是不能上天界。.....功德和境界是考核的硬性指标,缺一不可

 

Wenda20191124   55:15  

做功德而不注重提升境界,会有果位吗

 

女听众:您讲唯有功德才是最终上天的通关石,功德很重要。如果说这个人自修,他不度人或不出去做功德,他最后声闻缘觉道,因为他们境界高,但功德不够。还有一种花很多精力去做功德,不注重境界修行,他最后会得到什么果位?会成就果位吗?

 

答:福报啊!他如果没境界他怎么上去?你想想看,慈善家,下辈子再投个更有钱的慈善家(有钱人)嗯,有什么用了?没用的(那是不是有可能也会上天,但是还在六道之内,欲界天啊、色界天啊……)绝对会上天的。现在社会上很多人做善事,做到后来上天肯定上去,就没出六道,有什么用啊?不就白修了(是,还会下来的)嗯(还有一个情况,他花很多精力做功德,因为他不注重修行,会不会导致有时候烦恼了,看见什么事情不顺眼,导致他的功德漏了?)漏得更厉害。我告诉你,不修心的人看谁都讨厌,就算你自己做了功德,你还是讨厌别人的(明白)这个世界上,没有境界的人一天都活不下去的,看谁谁讨厌(对,看什么事都不顺眼)嗯,什么事情都不顺眼的。最后喝得醉醺醺的,照着镜子的时候说:“这里边谁啊?这么讨厌啊,看着我干吗!”(明白了,感恩师父)

 

wenda20160522B  29:47  

有境界没功德的人上不了天

 

男听众:师父您说过,有功德没有境界,下辈子投成大富大贵之人。那么有境界没有功德的人,果报是什么?

 

答:有境界没有功德的人,下辈子还是投人。没有功德的话,根本下辈子投生不了,上不了天的。就算有境界有什么用?我知道这个世界很好,我们应该做好人,我们应该多帮助别人。从来不做功德,有心无意,有心没有行为,这种人能上去吗?上不去的。

 

 

“悟”是关键,得“智慧”是修功德和修心的目的,而开了智慧,又能更好地迎接修心路上的新的考验,做更大的功德。

wenda20170618B   15:01  

 

越开悟果位越大

 

女听众:师父,同样是修成菩萨,在人间对本性开悟程度不同,会影响天上果位的大小吗?

 

答:那当然了。智慧不同,果位就不同,如果这个人很开悟,当然在天上果位也大(好的,那我们要多多开悟)

 

 

shuohua20170127  01:04  

 

佛陀的开示

 

男听众:师父您好,弟子向您分享一位同修的梦境。有一位同修梦见佛祖对他开示说:“学佛不是简单的、一天两天的事情,学佛是长久的、持续的事情。今天你有苦难了,有求于菩萨,菩萨深知众生疾苦,有求必应,非常灵验,但人们的通病就是出尔反尔,说的不算。你们这些佛子们一定要修戒定慧啊,改掉这些坏习惯,学佛就是不断积累的过程,每一天都应该是一种进步。看你们的师父,精进不精进?努力不努力?这才是一个标准的学佛人啊。末法时期要以戒为师,依法不依人,什么都一样,要心中自信长明灯,不断地照亮你前方的道路,不要走走停停,修行不是简简单单的法布施,要自觉自悟啊,给别人看了一大篇,自己吸收了多少?要不断地提炼精华,哪怕一天记住一句,对于你们也是一种积累。学佛人就是看什么都要顺眼,看什么都要随缘,不要看不过眼,看不过眼那不是学佛人,那是人间是非人。搬弄是非者,必是是非之人。所以要远离是非之人,要觉自身之觉,悟心中自性,觉中有悟,其华精微,自妙其言,智者闻风止步,愚者闻闹围观。希望众位佛友们广发菩提之善心善念,多多弘法,帮助好你们的师父,未来之时成就佛果,其乐善乎。感恩大家。”师父,这就是那位弟子梦到佛陀对他的这段开示。

 

答:佛菩萨的加持力越来越多,当你越自力越开悟的时候,你接受到菩萨的佛光越多,是这个概念,并不是说你自力了,就没有加持了。

 

(感恩师父开示。师父,佛陀还说修行不是简简单单的法布施,要自觉自悟。现在很多同修听师父说法布施功德大,所以拼命地转发各种各样的开示、视频、录音,自己却从来不认真听、不认真看,以为这样就会功德圆满、智慧圆满。请师父开示一下,这样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果报呢?)这果报很不好,这果报是什么?最后度不了人,害人家慧命。举个简单例子,本来这个人是一个普通的人,师父去度他可能就度到他了。你自己智慧不圆融,你自己修得不好,习气很重,你跑过去度他——你以为法布施了,你度了——人家一看你,“你这种人也能学佛啊?”人家不学了,以后我去度人家都不听了。你是不是断了一个人的慧命啊?(嗯)断人慧命,你知道是什么果报啊?畜生,畜生道去了,明白了吗?(明白了,师父。所以很多同修在发书或者跟别人发消息的时候也一定要随缘,也一定要看准机缘再去做,不能硬塞或者硬推给人家)那叫发广告,你对师父也不尊重,对佛也不尊重。你把佛陀这么好的佛法,没有当成宝啊,你当成一种广告啊?你以为当成什么?花露水啊?卖什么东西大减价?开玩笑,这个本身就是有亵渎佛法的嫌疑在里面。一个人要知道为什么比丘、比丘尼戒这么多,380多条,现在明白了吗?连讲话,一个眼神,哎呀……庄严得简直不得了!

 

(好的,感恩师父开示。师父,请您开示佛陀最后说的“要觉自身之觉,悟心中自性,觉中有悟,其华精微,自妙其言”这句话的含义,因为佛陀说的这句话感觉太深奥了,我们没办法理解)我一句句给你讲,第一句你讲给我听(第一句是“要觉自身之觉”)就是你要觉悟的人,必须从自身的本觉当中来觉悟,而不是靠人家来帮你觉悟。第二句呢?(“悟心中自性”)你开悟来自于哪里啊?来自于你的本性。佛陀讲的,一个人开悟要有本性的佛,你才能开悟。如果你没有到第九意识当中,把本性的佛,佛法的那种本性、根性从我们的基础上来,你永远不会开悟的,明白了吗?(明白了。下一句是“觉中有悟当你感觉这个世界一切都在变幻无常的时候,你就开悟了。你感觉这个世界为什么今天明明讲好的,它怎么明天又变化了,你就开始开悟了,你才知道“哦,佛讲的,世事无常啊,哦,这叫无常啊”,不就懂了吗?明白了吗?(明白了。下一句话是“其华精微”)对,这个很简单,“其华精微”就是升华理解里面的内涵,也叫“华”,其中的内涵非常地精确,非常地微妙(最后一句是“自妙其言”)“自妙其言”,就是妙不可言啊,你自己开悟之后,你才知道“哎呀,原来这么精彩啊,原来这个佛法这么经典啊,妙不可言啊”。不是语言能够讲出来的,叫妙言(是的,就像佛陀当年传法时候拈花一笑,人家都不懂,但是迦叶尊者一下子就体会)开悟了,因为每一个人对佛法的理解不一样嘛,对不对啊?(嗯)所以我们说,很多人很难全面地理解佛法,片面的太多。就瞎子摸象,一摸到象的腿,“哦,原来大象是两根柱子啊”。不是这样讲的,因为你不可能完全全面了解佛法,你真正地全面了解佛法,你才知道什么叫佛法,它是宇宙生存之根本、真理

(节选)

 




上一篇:【填空、開示、简答(提高一)】1-3、学佛修心的目标(一)
下一篇:【填空、開示、简答(一)】1-4、学佛修心的目标(二)

回复

使用道具 反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手机版|普照

GMT+8, 2025-2-25 11:58 , Processed in 0.054597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