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照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431|回复: 0

【填空、開示、简答(二)】1-6、修心如履薄冰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70

回帖

109万

积分

积分
1092971
发表于 2021-10-23 04:31: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原文填空1-6-(3)

 

法语记诵

修心的阻碍、障碍,来自世俗或来自于靈性世界,皆因“执”而生,惟有“心净”方可破除。

 

原文填空

(    )的阻碍、障碍,来自世俗或来自于(    )世界,皆因(    )而生,惟有(    )方可破除。

 

当一个人的(    )和(    )没有涵盖他所面临的问题或解答不了他目前困境的原因时,他会根据自己所拥有的(     )和(    )试图去寻找答案,这样的结果要么是(    )了明白了,要么是(     )。

 

(    )的层次不同,对事情的理解不同,在待人处事上也有不同的方式。

 

只要(     )和(    )对佛法理论的认识和理解,就可以看淡这些(    )和不公。

 

 

原文填空答案

(修 心) (灵. 性) (“执”) (“心净”)

 

(认识)(理解)(认识)(理解)(“悟”)(“执”)

 

(悟)

 

(学习) (应用) (烦恼)

 

 

简答自测1-6-(3)

 

1、如何理解、破除修心的阻碍、障碍?

 

答:修心的阻碍、障碍,来自世俗或来自于灵性世界,皆因“执”而生,惟有“心净”方可破除。

 

当一个人的认识和理解没有涵盖他所面临的问题或解答不了他目前困境的原因时,他会根据自己所拥有的认识和理解试图去寻找答案,这样的结果要么是“悟”了明白了,要么是“执”。

 

只要学习和应用对佛法理论的认识和理解,就可以看淡这些烦恼和不公。

 

 备注(以上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開示1-6-(3)

 

修心的阻碍、障碍,来自世俗或来自于灵性世界,皆因“执”而生,惟有“心净”方可破除。......当一个人的认识和理解没有涵盖他所面临的问题或解答不了他目前困境的原因时,他会根据自己所拥有的认识和理解试图去寻找答案,这样的结果要么是“悟”了明白了,要么是“执”。

 

问:白 話 佛 法第一册《修心如履薄冰》中提到,“无论阻碍、障碍还是诱惑,感知到它们的只能是我们的心。”为什么说心净才能破“执”心净是我们能够看透世间百态,是悟佛法的先决条件吗?怎样做到“心净”?严守五戒,熄灭贪嗔痴,勤修戒定慧是否是保持我们“心净”的先决条件?

 

答:心净是先决条件,心净才能把佛法因果放在心中,不以人间对错评判事物,学佛中能化解烦恼障碍。第一步严守五戒,勤修戒定慧。


——开示解答来信疑惑(一百九十四)

 

wenda20160603 13:48

 

执着就是邪见

 

女听众:您说“如是所得见,即是执着心。执着者,是名邪见。”这里面也包括正念吗?

 

答:不管正念,不管好事坏事,你认为的好事不一定是好事,你认为的坏事也不一定是坏事。因为人间一切修到最后,境界高的时候,都不成为一种境界,是成为一种空,空相,空性,所以这种空相和空性本身就虚无、幻觉。你只要执着于任何的善和恶,你本身就是邪见

 

(这句話跟以前听说过的“正法不可说”是不是差不多的意思?)对,不是“正法不可说”,菩薩为什么说,我说了这么多年佛法,实际一句話都没说?其实就是叫你心里理解就好了,你讲到后来等于没讲,因为你成功了,你成佛了。讲什么,有什么好讲的?你过去的一切已经成就了你的今天,你把过去的再拿出来讲干吗?(就是说它也就是一条路吧?)等你走完了,这条路就没了

 

wenda20141130B  01:08:50  

 

内心完全干净时能看清楚一切

 

男听众:不记得師 父是否讲过一句话:“当一个物体的表面足够光滑的时候,他就能够照见东西。”是不是当我们的内心足够清净的时候,也能够观照一切呢?

 

答:对啊。当你的内心完全干净了,没有自私的东西了,干干净净的时候,你能看到这个社会上所有的一切,看清楚。当一个人不参与人家吵架的时候,站在外面你就知道谁是对谁是错了,如果你自己也在吵架的队伍当中,你就永远不知道谁对谁错了。

 



原文填空1-6-(4)

 

法语记诵

如果未了也只能属于再轮回的缘分,......你主动想着去续某一缘分,很可能带起一连串的“缘”来,后果往往是不堪设想,颇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味道。

 

原文填空

还有一种(    )是由不正确地认识灵 .性或神通引起的。

 

任何灵性,无论(    )还是(    ),都属于已经随着新的轮回而应被切断,如果未了也只能属于(    )的缘分

 

你主动想着去续某一缘分,很可能带起一连串的(    )来,后果往往是不堪设想,颇有(    )的味道。

 

由于太多纷杂的信息可以轻易地获取,又为我们在分辨和选择上设置了同样巨大的困难。这就表明对佛法的(     )和(    )古往今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原文天空答案

 (“执着”)

(善缘) (恶缘)  (再轮回)

(“缘”)  (“牵一发而动全身”)

 

(认识)(理解)

 

简答自测1-6-(4)

 

1、不正确地认识灵.性或神通引起的果是什么?

 

答:还有一种“执著”是由不正确地认识灵.性或神通引起的。

 

任何灵性,无论善缘还是恶缘,都属于已经随着新的轮回而应被切断。如果末了也只能属于再轮回的缘分,

 

你主动想着去续某一缘分,很可能带起一连串的“缘”来,后果往往是不堪设想,颇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味道。

 

 备注(以上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開示1-6-(4)

 

还有一种“执著”是由不正确地认识灵.性或神通引起的……,任何灵.性,无论善缘还是恶缘,都属于已经随着新的轮回而应被切断,如果未了也只能属于再轮回的缘分……是你主动想着去续某一缘分,很可能带起一连串的“缘”来,后果往往是不堪设想,颇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味道。

 

wenda20130726  49:05  

 

对善业的执着会造下轮回的因缘吗

 

女听众:一个人执着于自己的善业是不是造成六道轮回的因缘?也障碍出离心吗?

 

答:实际上不会的。对善业的执着只不过境界不够高,绝对不会继续往下轮回,只能往上轮回。举个简单例子,一个人一心只想做好事、做好人,只不过比雷锋差一点,雷锋做的好事不留名,而他整天想着做好事,他是好人还是坏人?还是好人啊(好的,感恩师父)

 

wenda20161211A  23:08  

 

修行人如何看待缘分

 

男听众:师父,我们修行人如何看待缘分,惜缘、随缘消业而不因缘造业呢?

 

答:缘分有善缘、恶缘,缘分不一定都是好的。有的缘分你可以去维持;有的缘分你只能断掉,恶缘来了,你必须要断掉。这个女的喜欢上你了,你知道可以给你带来无限悲哀的,你只能断掉,再好看你也得断掉,这就叫断缘。我告诉你,守戒,没有什么话好讲。有的缘分不能延续的,没有什么缘分一定要去做的。这个世界上什么叫缘分?你今天做了,可能就有缘了;你今天不做,也就没缘分了。善的恶的都是一样,你不延续下去,这个缘分就没了。一个恶缘你不延续下去,这个恶缘就停掉了;一个善缘学佛,你不延续下去,可能这个佛缘就断掉了。

 



原文填空1-6-(5)

 

法语记诵

心净并不是让大家什么也不想,而是让心处于一种超然的境界,超脱于世俗争扰之外,只有这样才能不被其污染,不卷入其中,不沉迷其中,这是我们能够看透世间百态,悟佛法真谛的先决条件。

 

原文填空

(   )并不是让大家什么也不想,而是让(   )处于一种(   )境界,(   )于世俗争扰之外,

只有这样才能不被其(   ),不卷入其中,不沉迷其中,这是我们能够看透(   ),(    )的先决条件。 

 

要把(   )当成一门学问来学,佛法教给大家的是基本定律,就像数学公式一样,大家要在师 父的指导下(   ),把(   )应用到生活中去,(   )烦恼,(   )世态炎凉,逐渐地就能对人生的高低起伏处之(   ),

 

对(   )的佛法理解了,然后又有(   )等着我们去认识,佛法佛理是(   )的。

 

原文填空答案

(心净) (心) (超然的)(超脱)

(污染) (世间百态) (悟佛法真谛)

 

(佛法)  (举一反三)(佛法)

(看破) (看穿)(泰然)

(这一层次) (更高层次) (无穷无尽)

 

 

简答自测1-6-(5)

 

1. 为什么说心净才能破“执”?

 

答:心净并不是让大家什么也不想,而是让心处于一种超然的境界,超脱于世俗争扰之外,只有这样才能不被其污染,不卷入其中,不沉迷其中,这是我们能够看透世间百态,悟佛法真谛的先决条件。

 

2. 学习佛法都要从基本知识学起?要把佛法当成一门学问来学?

 

答:要把佛法当成一门学问来学,佛法教给大家的是基本定律,就像数学公式一样,大家要在师父的指导下举一反三,把佛法应用到生活中去,看破烦恼,看穿世态炎凉,逐渐地就能对人生的高低起伏处之泰然,对这一层次的佛法理解了,然后又有更高层次等着我们去认识,佛法佛理是无穷无尽的。

 

备注(以上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開示1-6-(5)

 

心净并不是让大家什么也不想,而是让心处于一种超然的境界,超脱于世俗争扰之外,只有这样才能不被其污染,不卷入其中,不沉迷其中,这是我们能够看透世间百态,悟佛法真谛的先决条件。

 

wenda20130628  58:58  

 

在人间要随缘,心要修得干净而非外表干净

 

女听众:我不想吃油,我看经书上面说有一种人不吃东西,只是吃空气里面的营养,那我应该怎么修才可以不用吃饭呢?因为我觉得吃饭很麻烦、很脏。

 

答:先要把你送到精神病医院好好去看一看,已经脑子有毛病了。不想吃饭、想吃空气!苍蝇、蚊子还想吸点血呢,呵呵……(呵呵……我觉得吃饭很脏。我越修行越觉得人间的东西都很脏,我不想吃,那怎么办呢?)你不想吃,这叫厌食症。你应该去看医生才对,不要看我,呵呵……你这样老公都会嫌弃你的。人怎么会不脏啊!只有在天上才是干净的,到了人间想不脏行吗?(我觉得真的很脏,那我不吃油行吗?菜我就用水煮熟了,就这么吃,行吗?)我希望你不管吃什么,先要把自己的心病去除,你不要去管脏不脏,你先自己感觉“我要找一些干净的”就可以了,用这个理念来克服,否则你觉得什么都脏,你在这个世界上不想待下去了(我现在就是觉得很累,觉得这个世界真的很脏啊)你到了这个世界要随缘的,就算你是天上下来的,现在到了这个人间,觉得人间很脏,你也得过。否则的话,你现在想不想回天啊,你回去啊(我要跟臺 長永远在一起嘛)你跟臺 長在一起,臺 長还没那么快走呢。好好努力!要自己好好修啊!心要修得干净,不是外表干净!(对,谢谢臺 长)

 

wenda20170519 55:55

 

如何保持内心清净自在的状态

 

问:人人内心都有佛性,我们本性是很清净善良的,都是跟佛菩萨无二无别的,所不同的是,我们在找回本性的过程当中,内心觉悟的时间特别短,很容易被外境改变,被烦恼覆盖,而佛菩萨能够一直保持这种彻底的纯善和清净。我们怎样能够时常保持内心最清净自在的状态呢?

 

答:就是时常以菩萨为榜样,每一天把自己要做的事情想一想,是不是跟菩萨一样;还有就是看《白 话 佛 法》也是一个好方法;时常激励自己和勉励自己。怎么样让自己成为菩萨,不让自己不精进呢?最好的方法就是天天要精进地努力,就是“反其道而行之”。人有惰性,我就不懒惰;人有贪心,我就不贪;人有恨心,我就不恨。“反其道而行之”,这样你不就能够脱离贪瞋痴三毒了吗?(感恩师父,弟子明白了)

 

 

要把佛法当成一门学问来学……就像数学公式一样,大家要在师父的指导下举一反三,把佛法应用到生活中去,看破烦恼,看穿世态炎凉,逐渐地就能对人生的高低起伏处之泰然,对这一层次的佛法理解了,然后又有更高层次等着我们去认识,佛法佛理是无穷无尽的。 

 

Wenda20200906   44:01  

 

   示:人世间虚幻不实,要看破、放下这一念之间,彼岸就在眼前

 

男听众:我不知道为什么也接收到您的法身开示,昨天您的法身开示,我读给您听一下,您看看是不是您的法身开示?(你讲讲師 父没关系的,其他菩萨你先不要讲,如果不对你就麻烦了)好。

 

您的法身开示:“人世间本来就是假的,虚幻不实的,干吗贪图短暂的享受?干吗不挺直腰杆学佛念经修心修行?干吗非得贪那一口吃,一口喝,一会儿睡?既然是假的,连我的这个躯体都是假的,这些都不是我的,只是短暂借我用而已,为何我还贪图这短暂虚幻不实的享受?我为何不去挖掘诸佛菩萨所具有的一切智慧德能和潜力?既然是假的,不实际的,为何自己不愿意面对站起来?为何还苦苦执著不去想通、想明白,看开、看破、放下?拿起是一念之间,放下也是一念之间,看破、解脱、成佛也是一念之间。既然皆是一念之间,为何我不去突破这一念之间、觉悟这一念之间、了悟这一念之间?孩子们,看开、看破、放下、解脱,速速提升自己的境界和修为战胜自己的劣根性,不被劣根性所束缚住、困扰住。既然皆是一念之间,为何不借这一念觉悟真理,成佛、成菩萨?一念天堂,一念地狱就这么来的啊!孩子们,打破这一念之间,觉悟、看破、放下这一念之间,彼岸就在眼前,是自己蒙蔽了自己看不到而已。好好学,好好悟,好好成佛,好好成菩萨,难就难在能不能降服这一念之间啊!孩子们,好好修,好好学,師 父会经常过来看你们的。”还有您法身分享:“我活一天,我感恩一天,我法喜一天,我慈悲喜舍一天,难道我不能成佛、成菩萨吗?学佛念经要懂啊,改毛病,断恶习,与诸佛越来越近啊。”感恩師 父。

 

答:你讲的这个我刚刚看了一下,我看到了,这个应该是師 父的法身对你们的一些开示。是的,这个是師 父的法身去讲的(師 父,我不知道为何,我还没申请您的弟子,但是我可以接到诸佛菩萨的开示,观世音菩萨跟我讲了很多话,她讲让我真的好好修,好好学)你以后把你的名字写过来,到秘书处,你说“请師 父看一下”,让他们直接给我看吧。我今天答应你了,我会看的(感恩師 父)

 




上一篇:【填空、開示、简答(一)】1-6、修心如履薄冰
下一篇:【填空、開示、简答(提高一)】1-6、修心如履薄冰

回复

使用道具 反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手机版|普照

GMT+8, 2025-2-25 02:31 , Processed in 0.051362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