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照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389|回复: 0

【填空、開示、简答(提高二)】1-6、修心如履薄冰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70

回帖

109万

积分

积分
1092989
发表于 2021-10-23 04:39: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原文填空1-6-(3)(提)

 

法语记诵

修心的阻碍、障碍,来自世俗或来自于靈性世界,皆因“执”而生,惟有“心净”方可破除。

 

原文填空

(    )的阻碍、障碍,来自世俗或来自于(    )世界,皆因(    )而生,惟有(    )方可破除。

 

当一个人的(    )和(    )没有涵盖他所面临的问题或解答不了他目前困境的原因时,他会根据自己所拥有的(     )和(    )试图去寻找答案,这样的结果要么是(    )了明白了,要么是(     )。

 

(    )的层次不同,对事情的理解不同,在待人处事上也有不同的方式。

 

只要(     )和(    )对佛法理论的认识和理解,就可以看淡这些(    )和不公。

 

 

原文填空答案

(修 心) (灵. 性) (“执”) (“心净”)

 

(认识)(理解)(认识)(理解)(“悟”)(“执”)

 

(悟)

 

(学习) (应用) (烦恼)

 

 

简答自测1-6-(3)

 

1、如何理解、破除修心的阻碍、障碍?

 

答:修心的阻碍、障碍,来自世俗或来自于灵性世界,皆因“执”而生,惟有“心净”方可破除。

 

当一个人的认识和理解没有涵盖他所面临的问题或解答不了他目前困境的原因时,他会根据自己所拥有的认识和理解试图去寻找答案,这样的结果要么是“悟”了明白了,要么是“执”。

 

只要学习和应用对佛法理论的认识和理解,就可以看淡这些烦恼和不公。

 

 备注(以上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開示1-6-(3)(提)

 

修心的阻碍、障碍,来自世俗或来自于灵性世界,皆因“执”而生,惟有“心净”方可破除。......当一个人的认识和理解没有涵盖他所面临的问题或解答不了他目前困境的原因时,他会根据自己所拥有的认识和理解试图去寻找答案,这样的结果要么是“悟”了明白了,要么是“执”。

 

问:白 話 佛 法第一册《修心如履薄冰》中提到,“无论阻碍、障碍还是诱惑,感知到它们的只能是我们的心。”为什么说心净才能破“执”心净是我们能够看透世间百态,是悟佛法的先决条件吗?怎样做到“心净”?严守五戒,熄灭贪嗔痴,勤修戒定慧是否是保持我们“心净”的先决条件?

 

答:心净是先决条件,心净才能把佛法因果放在心中,不以人间对错评判事物,学佛中能化解烦恼障碍。第一步严守五戒,勤修戒定慧。

——开示解答来信疑惑(一百九十四)

 

 

问:四念住又称四念处: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身受心法都是产生念的处所,所以称为“处”。修行四念处就是要观察身受心法的虚伪性和不实在性,使心能安住其中,产生禅定。请师父开示一下“五蕴”是四念处的观察对象。

 

答:四念处是修心和产生智慧的一个关键之处。五蕴,色受想行识,是相互依存的。四念处身受心法和五蕴的结合,让我们才能照见五蕴皆空,才能产生清净,才能定得下来,才能开启智慧。身受心法是让我们在边修边心净的过程中,去除执著、妄想、分别等,才能达到般若智慧,才能圆成佛道。色受想行识,才能使念头改变,才能摄受四念处。

 

——解答来信疑惑(一百九十四)

 

 

Wenda20171029B   43:40  

 

《白話佛法》里全是佛光,读《白話佛法》会保护慧命

 

女听众:跟师父分享一个事,我们现在组织了《白話佛法》的群,每天读《白話佛法》,真的读得很好。以前我只是看看,没有记忆,看看就忘了。现在读好了,我有两个群在分享,读好了又听两遍,这个记忆真的好,每天做梦都是好梦,而且读那个《白話佛法》书都冒金光,金光直闪(对了)超好,加持力特大。

 

答:菩萨不是早就告诉你们了吗?《白話佛法》里边全是佛光(真的佛光,以前不懂,这佛力真的很伟大)不得了(以前刚开始读,磕磕碰碰,现在读得很顺利,每次读之前请菩萨加持……)赶快告诉全世界的佛友,读《白話佛法》会保护你的慧命,因为你必须要有慧命才能上天。听得懂吗?(对,所以我就想打通电话跟师父,跟大家分享一下,我读《白話佛法》的感受特别深。现在这个时间都是自己挤出来的,每天这个事情不做完,不读完,我就不睡觉,而且也不那么累了,精力旺盛,真的很好,每天都感到很充沛)接受到能量了(是,感恩师父,感恩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哎呀,师父法喜充满,每个人都增长智慧。

 



原文填空1-6-(4)(提)

 

法语记诵

如果未了也只能属于再轮回的缘分,......你主动想着去续某一缘分,很可能带起一连串的“缘”来,后果往往是不堪设想,颇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味道。

 

原文填空

还有一种(    )是由不正确地认识灵 .性或神通引起的。

 

任何灵性,无论(    )还是(    ),都属于已经随着新的轮回而应被切断,如果未了也只能属于(    )的缘分

 

你主动想着去续某一缘分,很可能带起一连串的(    )来,后果往往是不堪设想,颇有(    )的味道。

 

由于太多纷杂的信息可以轻易地获取,又为我们在分辨和选择上设置了同样巨大的困难。这就表明对佛法的(     )和(    )古往今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原文天空答案

 (“执着”)

(善缘) (恶缘)  (再轮回)

(“缘”)  (“牵一发而动全身”)

 

(认识)(理解)

 

简答自测1-6-(4)

 

1、不正确地认识灵.性或神通引起的果是什么?

 

答:还有一种“执著”是由不正确地认识灵.性或神通引起的。

 

任何灵性,无论善缘还是恶缘,都属于已经随着新的轮回而应被切断。如果末了也只能属于再轮回的缘分,

 

你主动想着去续某一缘分,很可能带起一连串的“缘”来,后果往往是不堪设想,颇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味道。

 

 备注(以上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開示1-6-(4)(提)

 

还有一种“执著”是由不正确地认识灵.性或神通引起的……,任何灵.性,无论善缘还是恶缘,都属于已经随着新的轮回而应被切断,如果未了也只能属于再轮回的缘分……是你主动想着去续某一缘分,很可能带起一连串的“缘”来,后果往往是不堪设想,颇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味道。

 

wenda20161211A  23:08  

 

修行人如何看待缘分

 

男听众:师父,我们修行人如何看待缘分,惜缘、随缘消业而不因缘造业呢?

 

答:缘分有善缘、恶缘,缘分不一定都是好的。有的缘分你可以去维持;有的缘分你只能断掉,恶缘来了,你必须要断掉。这个女的喜欢上你了,你知道可以给你带来无限悲哀的,你只能断掉,再好看你也得断掉,这就叫断缘。我告诉你,守戒,没有什么话好讲。有的缘分不能延续的,没有什么缘分一定要去做的。这个世界上什么叫缘分?你今天做了,可能就有缘了;你今天不做,也就没缘分了。善的恶的都是一样,你不延续下去,这个缘分就没了。一个恶缘你不延续下去,这个恶缘就停掉了;一个善缘学佛,你不延续下去,可能这个佛缘就断掉了。

 

Wenda20171022A   35:05  

 

逆缘度众会有业障;要保持八识田中干净

 

臺  長 语:随缘度众,缘分自来;逆缘度众,业缘自来,业障就来了。所以,自己明明知道做不成的事情,不要去做。好好地努力,好好地修心,开悟自己,领悟佛法,传递真谛,让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个大圆镜智,来照耀着自己八识田,让它变得越来越干净。如果八识田中很干净,你一定上天的,因为八识田中不能留有任何污染。很多人在八识田中也不干净,他就很容易到下面去投其他不好的东西,因为这些缺点已经深深地印在他的内心了。其实八识田中已经是内心了,就是内心世界。

 



原文填空1-6-(5)(提)

 

法语记诵

心净并不是让大家什么也不想,而是让心处于一种超然的境界,超脱于世俗争扰之外,只有这样才能不被其污染,不卷入其中,不沉迷其中,这是我们能够看透世间百态,悟佛法真谛的先决条件。

 

原文填空

(   )并不是让大家什么也不想,而是让(   )处于一种(    )境界,(    )于世俗争扰之外,

只有这样才能不被其(   ),不卷入其中,不沉迷其中,这是我们能够看透(    ),(    )的先决条件。 

 

要把(    )当成一门学问来学,佛法教给大家的是基本定律,就像数学公式一样,大家要在师 父的指导下(    ),把(   )应用到生活中去,(    )烦恼,(    )世态炎凉,逐渐地就能对人生的高低起伏处之(    ),

 

对(    )的佛法理解了,然后又有(    )等着我们去认识,佛法佛理是(    )的。

 

原文填空答案

(心净) (心) (超然的)(超脱)

(污染) (世间百态) (悟佛法真谛)

 

(佛法)  (举一反三)(佛法)

(看破) (看穿)(泰然)

(这一层次) (更高层次) (无穷无尽)

 

 

简答自测1-6-(5)

 

1. 为什么说心净才能破“执”?

 

答:心净并不是让大家什么也不想,而是让心处于一种超然的境界,超脱于世俗争扰之外,只有这样才能不被其污染,不卷入其中,不沉迷其中,这是我们能够看透世间百态,悟佛法真谛的先决条件。

 

2. 学习佛法都要从基本知识学起?要把佛法当成一门学问来学?

 

答:要把佛法当成一门学问来学,佛法教给大家的是基本定律,就像数学公式一样,大家要在师父的指导下举一反三,把佛法应用到生活中去,看破烦恼,看穿世态炎凉,逐渐地就能对人生的高低起伏处之泰然,对这一层次的佛法理解了,然后又有更高层次等着我们去认识,佛法佛理是无穷无尽的。

 

备注(以上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開示1-6-(5)(提)

 

心净并不是让大家什么也不想,而是让心处于一种超然的境界,超脱于世俗争扰之外,只有这样才能不被其污染,不卷入其中,不沉迷其中,这是我们能够看透世间百态,悟佛法真谛的先决条件。

 

Wenda20200329 25:48

 

问:师父,“心体离念即是德”,这个“德”指的是一个人的品行道德还是说是一种功德?

 

答:“心体离念”,你想想看,一个人有念头才会产生各种贪瞋痴慢疑,你心里没有这种念头了,你说你是不是离开了贪瞋痴慢疑?(对)

 

人生就是要离开那些污浊之气,你离开了人间各种各样的杂念,你是不是有道德?动小脑筋,就是这个人不停地在念头当中,你不去对这件事情动小脑筋,人家说什么你听什么,你这个人是不是就干净?(对)干净的人是不是有道德?

 

(对,所以人家才说“高僧大德”,就是那个“道德”?)对。实际上“高僧”跟“大德”是同类的,一个是在出家法师当中称成为“高僧”,一个在普通的居士当中称为“大德”。你知道什么是十法界吗?(我知道,是六道轮回加上四圣道,统称“十法界”)对了。你肉身还是在十法界里的,归于十法界。心体归于天上了,在十法界当中,但是你这个身体也在十法界当中。比方说,你的灵魂到了佛界、菩萨界,那你的身体是不是也跟着上去?但是你的肉身跟不上去的话,你是不是还留在人间?人间是不是十法界?

 

(是。因为觉得这个境界非常高,境界已经到了菩萨道、佛道,然后身体感觉像融入了整个宇宙当中)

 

身体融入宇宙,还是会成住坏空的。所以人家说修身体……修身体修到最后还是有问题的,修到后来总归会坏掉的、死掉的,身体会不好的(对)但是你要是精神修上去了就成功了,明白了吗?(明白了,感恩师父)

 

Wenda20181209B   07:26  

 

许愿“一世修成”,要非常纯净,过法师般的生活

 

问:已经许愿“一世修成”的同修,他最近看了一个娱乐节目,另外一个同修马上梦到这位同修在播放阿弥陀佛和爱情主题混合编曲在一起的歌曲。另一位许了“一世修成”的同修,有几天喜欢上了看手机上的社会新闻,马上有同修梦到这位同修看的《白話佛法》书当中变成了游乐场的内容。请问师父,对于想一世修成的同修来说,是否气场的纯净度非常重要?

 

答:对,纯净度非常重要。其实你说“一世修成”,已经不是人间的人了,你就像过着法师的生活了,你根本要对人间不闻不问了。不要随便许啊,我从来没叫你们许愿“一世修成”的,我指的“一世修成”是希望你们能够有这个意愿,但是不是叫你们许愿的,目标我讲给你们听了。你们很多人说:“哎呀,我一世修成!”你修得成吗?要干净得不得了啊,杂念都不能有。

 

(明白了。如果已经许愿了“一世修成”的同修,真的是要非常非常地精进,非常地努力了,把人间的都要放下)对了,非常精进,非常努力,几乎把人间的东西都要放下了。我举个简单例子,像你这孩子学历这么高,人长得又漂亮,各方面条件好得不得了,你看看你一辈子到今天,你怕过谁?你现在还知道怕佛法,怕师父,你过去怕过谁啊?天不怕地不怕的,我说的对不对啊?(是的,师父)牛得不得了的(对不起,师父)

 

要把佛法当成一门学问来学……就像数学公式一样,大家要在师父的指导下举一反三,把佛法应用到生活中去,看破烦恼,看穿世态炎凉,逐渐地就能对人生的高低起伏处之泰然,对这一层次的佛法理解了,然后又有更高层次等着我们去认识,佛法佛理是无穷无尽的。 

 

Wenda20200906   44:01  

 

   示:人世间虚幻不实,要看破、放下这一念之间,彼岸就在眼前

 

男听众:我不知道为什么也接收到您的法身开示,昨天您的法身开示,我读给您听一下,您看看是不是您的法身开示?(你讲讲師 父没关系的,其他菩萨你先不要讲,如果不对你就麻烦了)好。

 

您的法身开示:“人世间本来就是假的,虚幻不实的,干吗贪图短暂的享受?干吗不挺直腰杆学佛念经修心修行?干吗非得贪那一口吃,一口喝,一会儿睡?既然是假的,连我的这个躯体都是假的,这些都不是我的,只是短暂借我用而已,为何我还贪图这短暂虚幻不实的享受?我为何不去挖掘诸佛菩萨所具有的一切智慧德能和潜力?既然是假的,不实际的,为何自己不愿意面对站起来?为何还苦苦执著不去想通、想明白,看开、看破、放下?拿起是一念之间,放下也是一念之间,看破、解脱、成佛也是一念之间。既然皆是一念之间,为何我不去突破这一念之间、觉悟这一念之间、了悟这一念之间?孩子们,看开、看破、放下、解脱,速速提升自己的境界和修为战胜自己的劣根性,不被劣根性所束缚住、困扰住。既然皆是一念之间,为何不借这一念觉悟真理,成佛、成菩萨?一念天堂,一念地狱就这么来的啊!孩子们,打破这一念之间,觉悟、看破、放下这一念之间,彼岸就在眼前,是自己蒙蔽了自己看不到而已。好好学,好好悟,好好成佛,好好成菩萨,难就难在能不能降服这一念之间啊!孩子们,好好修,好好学,師 父会经常过来看你们的。”还有您法身分享:“我活一天,我感恩一天,我法喜一天,我慈悲喜舍一天,难道我不能成佛、成菩萨吗?学佛念经要懂啊,改毛病,断恶习,与诸佛越来越近啊。”感恩師 父。

 

答:你讲的这个我刚刚看了一下,我看到了,这个应该是師 父的法身对你们的一些开示。是的,这个是師 父的法身去讲的(師 父,我不知道为何,我还没申请您的弟子,但是我可以接到诸佛菩萨的开示,观世音菩萨跟我讲了很多话,她讲让我真的好好修,好好学)你以后把你的名字写过来,到秘书处,你说“请師 父看一下”,让他们直接给我看吧。我今天答应你了,我会看的(感恩師 父)






上一篇:【填空、開示、简答(提高一)】1-6、修心如履薄冰
下一篇:【填空、開示、简答(一)】1-7、共业和个业的二者果报...

回复

使用道具 反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手机版|普照

GMT+8, 2025-2-25 03:13 , Processed in 0.039553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