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照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6645|回复: 0

【课件】3-1、用 平 等 心,积 福 田,种 因 果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70

回帖

109万

积分

积分
1092938
发表于 2021-12-6 19:47: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3-1、用平等心,积福田,种因果

     

关于世界末日的问题:末日是个大劫,这个大劫一定会来。什么时候来呢?不知道。因为劫气还没有形成。说明还有很多人在做好人、做好事、做善事,在修心、念经,在救人。曾经有很多预测,世界末日是2000年,现在已经是2010年了,至少推迟了10年。师父曾经给你们讲过,大的是大灾难,小的是小灾难。小灾难对于一个人来讲,只要他在这个地方死了,或者是他被灾难所困扰了,对于他个人来讲就是世界末日。比如一架飞机即将坠毁,对于飞机里的乘客来说就是世界末日。我们一定要尽量好好修心,等有劫来的时候,让我们这些好人都活着吧。在劫中走掉的,基本上不属于大好人或有修之人。举个例子:地震中死掉的有些是好人,这些人顶多是个冤死鬼,而不能算个好人,好人绝对不会死在劫难中的。比如在地震时有20多个孩子当时没去上学,就躲过一劫了。飞机失事,还能够有一个孩子活下来,这又说明了什么呢?还有人因为突然身体不好上不了飞机,结果飞机出事了。这种人算不算好人?这就是有福气的人。福大,量大,功德大。师父也不劝你们,你们尽自己的能力好好做,等灾劫时间到了的话,大家好自为之。师父不是吓你们,即使你们在师父身边,师父也不一定救得了你们。灾劫来临的时候,只能靠自己的功力和功德。那个时候,菩萨救得了的,就救了,救不了的,就走了,不管男女老少。你们看看自己的所作所为,你们自己有没有修行、修心,修到什么程度,还在求什么,你们就明白了。如果你们跪在这里,还在拼命地求让自己的家人好,或者求自己要赚钱、工作顺利、发财等,这个就是在修人间的小乘佛法。待会师父给你们具体讲这些问题,现在是铺垫。

 

师父首先给你们讲“多欲为苦”。欲望越多,这个人就会越苦。今天我想要这个,没有要到;明天我想得到那个,又没有得到。举个例子,师父的欲望是什么?我想多救人,我没有救着,我会很难过。你们的欲望是什么?工作单位好一点,不要被“炒鱿鱼”。实际上有了这个欲望后,人就会感觉到苦了。如果一个人能够去除欲望,他就不会那么苦了。人生可以叫做“生死疲劳”,就是说生也疲惫,死也疲劳。人死的时候是很痛苦、很难过的。当一个人要死的时候,他觉得他一辈子都完了,很累了。很多小说、电影里都有这样的描述,一个人最后躺在床上时说:“我在人间已经很累了,我要走了。”

 

另一方面呢,“少欲无为”。就是说一个人要少一点欲望,把自己作为没有作为的,把什么都不要了,这样就会身心自在。人不要每天都为一些琐碎事情所困扰,叫“心无厌足”。就是说人心永远不会知足,也不会永远讨厌我满足了。你会讨厌你得到了某一样东西吗?你们看看,一个做生意的人,货来了忙不过来,还是拼命地去做,等到没有货的时候,就开始天天求了–“惟得多求”。多求私事的人,会增长自己的罪恶。当一个人想求私事的时候,在自己的心灵中就求出罪恶来了,这个罪恶就是“贪”。一个人一旦有了贪心和瞋恨心,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的。大家要尊师重道,尊敬师父、重视法门,一定要好好地修炼。

 

你们知道一个人的功德是怎么来的吗?举个例子:只要在师父的博客上发表一篇文章,有人点击,写文章、发博客的人就有功德了。良宵先生写的两本书《一命二运三风水》和《天地人》,其功德之大就不用说了。只要有人看良宵先生的书,他的功德、福分就自动上涨。一个人只要度人了,写心得体会发表了,他的福分就会自动上升。这叫福分的因缘。福分就是靠自己平常种下的。把自己念经救人的经历写出来,就好比在复杂的路口树立了一个路牌,可以给迷路的人指引方向,这样就有福德了。与此同时,看到、读到这篇心得的人,就和你结下了一份缘。看了师父的书,就和师父结下了缘;看到你们写的体会,就和你们结下了缘。

 

很多人都想有贵人帮助。师父给你们讲,贵人是怎么来的?贵人是从布施中得来的。当一个人在布施的时候,就是种下了贵人缘。当一个人帮助别人的时候可能没有想到,总有一天那个人也会帮助你的。一个人帮助别人越多,同时得到的帮助也越多。等你得到别人帮助的时候,你是不是就碰到贵人了?贵人就是通过自己做人得来的。我曾经认识的一个人出国时,办不到护照,没有想到他曾经帮助过的一个小朋友,现在在出入境管理处工作,帮了他,这就叫贵人缘,想都想不到的。师父给你们讲,和任何人打交道,不要看不起人家,说不定哪一天他就是谁谁谁了。势利眼是要不得的,对谁都要好。大家说,这是不是佛法?这也是佛法。这就是缘,如何结贵人缘。

 

接下来师父给你们讲,供养佛和供养穷人福分是不是一样的?有人说不一样,有人说一样。其实你们没有把这个事情分开看。如果你是佛心佛语,如果你修心修行到了一定境界后,再去供养佛和供养穷人是一样的。平等心就体现在这里。今天你拜观世音菩萨,你买了水果,和你给穷人买水果吃,你的心是平等的。在人间学佛,平等心是很重要的。为什么很多人把小孩子都称为小菩萨?年龄大的人称为老菩萨?因为你不知道哪一天他们就修成了菩萨。难道他们还没有修成菩萨的时候,你就可以对他们不好吗?要用正思维来对待事情,而且福分是无量的。供养佛、供养菩萨和供养好人,福分都是很大的。

 

有些人光修智慧不修福。修智慧就是念经,不肯用行动去做。天天在念经,不出来帮助人家,只能修成阿罗汉,这是小乘佛法。我看你们很多人就是这样,自己念经念得挺好的,就是不度人。人家听众打电话问问题,就是度人做功德的最好机会。抓住一个机会,就得到一份功德。大家要懂得种福田,就是把自己的福气种在自己的心田里面。如果不懂得种福田,就没有福气,你心中就会很空。不肯做善事,不肯帮助人家,只知道念经,就如同上山修行想清净,想避开人世间的烦恼,不想和凡人接触。所以阿罗汉和众生的缘很薄,不能只知道修自己。另外一种呢,就是拼命地救度众生,自己不修智慧。就像很多法门,拼命地做善事,没有智慧,不知道做了那么多是为了什么。这样也不行。

 

有一种非常好的修行方法,叫“以果相因”,就是以你的因来知道你的果,就是还没有做这件事情前,先把果想到。比如说,我今天对你们好了,我能知道你们对我的果。有一句话叫“菩萨畏因,众生畏果”。菩萨害怕种下不好的因。其实菩萨早就知道果是什么了。而人呢,先去做事情,等恶果来了就吓死了。当你信佛的时候,做任何善事,做功德时,你要先想到你的果,然后再去想是不是去种这个因。这是个好方法。因为种因时,你不知道果会是什么样的。等你知道果会是什么样的了再去种因就不一样了。比如你天天被老公骂,他种下这个因,总有一天你会骂他或者跟他反抗。想一想,如果你天天骂他,一直骂下去,总有一天他也许会一提包就走了。一想到可能会有这个果,你也就不再骂他了。就不会去种这个因。今天我讲他坏话的时候,一定要明白等他知道后,我会有什么果,这样就不会去讲他坏话了。

 

师父曾经给你们讲过善事和功德的不同。今天告诉你们,“见性是功,平等是德”。做任何事情见到你的本性了,做出来就是功德。用心去做就是功德。学佛要平等,这个平等不单单是人间的平等,在心里的平等是最重要的。要用平等心去对待别人。如果今天给师父打电话进来的是声音很好听的,师父多讲一点;如果是老太太,师父少讲一点,这就叫不平等。如果是老妈妈打进电话,话也讲不清楚,师父也要好好地帮助人家。大家对每个人、对每件事都要从心里发出平等,这就是有德性。






金言法语

福大,量大,功德大。......灾劫来临的时候,只能靠自己的功力和功德。

 

“多欲为苦”......“少欲无为”

 

佛心佛语,......用正思维来对待事情,而且福分是无量的。

 

有一种非常好的修行方法,叫“以果相因”,......“菩萨畏因,众生畏果”。......当你信佛的时候,做任何善事,做功德时,你要先想到你的果,然后再去想是不是去种这个因。

 

“见性是功,平等是德”

 



相关开示

福大,量大,功德大。......灾劫来临的时候,只能靠自己的功力和功德。

wenda20130421A  28:47  

念经的功德和度人的功德有何区别

女听众:念经也有功德,念经的功德和度人弘法的功德,除了数量上的多少,在本质上是一样的吗?

 

答:只要称为功德就是功德了。但是度人的功德可能比念经还要大(是不是因为本身是法布施,所以更大呢?)对啦,实际上念经本身也是一种布施,为什么?布施让自己能够开悟、让自己能够得到安宁,让自己能够好了之后救度众生。比如说念一次经功德只有20%,但是度人是50%。都是做好事,一个做的大好事,一个做的小好事。都是功德,但功德有大有小的啊(给别人助念小房子,也就等于给别人布施?)对。

 

wenda20160115  01:32:26  

发心越接近佛心本性功德越大

男听众:师父,“见性是功,平等是德”,我们在未明心见性之前,做同样一件善事功德时,是否发心越接近佛心本性,功德就越大

 

答:这个是的。越接近佛心的话,用佛心去做任何事情,你当然就变成功德了啊。如果你只是一般地做善事的话,那你就是善报,善有善报。

 

 

“多欲为苦”......“少欲无为”.....把自己作为没有作为的,把什么都不要了,这样就会身心自在。

Wenda20171006   28:35  

欲望少就会远离痛苦

臺長语:人要懂得离开生死这道门户,要走出自己的轮回之路,所以就不能再做错事情,不能造新业。师父曾经说过,很多人过去抽过烟,说戒烟了,“我又抽烟了”;过去赌过博,现在又开始赌博了。是不是叫轮回啊?是不是很难离开生死这道门户啊?所以要懂得一个道理:欲望少,你就能离开生死这道门户;欲望重,你就整天活在痛苦当中。活在痛苦中,你就离死更接近。有听说幸福的人死得早吗?当然是痛苦的人死得早。所以欲望少的人一旦听佛了,那就进步了,开悟了。

 

Wenda20180608   30:07  

如何理解“有为法”

男听众:请问师父,怎么理解“有为法是见性之人。一切都无所求,就是有为法”

 

答:首先“有为法”和“无为法”要搞懂。你现在讲给我听,你怎么认为“有为法”的?什么叫“有为法”?(有为法就是有所作为)有所作为而无所作为,你到底有作为还是……有为法就是指因缘和合而成的一切事物。“有为”是有所作为,那是因缘和合而成的,所以这个“有为法”也是生、住、异、灭。我们称为因缘,因缘来了,和合而成了。五蕴都是属于有为法。生、住、异、灭四相,就是四有为相——有为法。无为法和有为法是不同的境界,明白了吗?(OK,明白)你们真的听都听不懂,我跟你们讲,你们只能“OK、OK”,又听不懂(还要学,师父)好好学吧,搞也搞不懂(好好,一定)

 

 

佛心佛语,......用正思维来对待事情,而且福分是无量的。供养佛、供养菩萨和供养好人,福分都是很大的。......抓住一个机会,就得到一份功德。......要懂得种福田,

shuohua20140103  01:02  

供养佛菩萨和供养穷人平等的开示

女听众:《白話佛法》有一篇您讲到:供养一个穷人和供养佛菩萨是不是平等,是有不同讲法的,其实看你的发心是不是平等的。能请师父再开示一下吗?

 

答:供养一个菩萨和供养一个穷人当然是有不一样的果报的。举个简单例子:菩萨是救度众生的,你供养菩萨,你说菩萨是像,不能动的,但是你发行菩萨的书籍,是不是在供养菩萨?你让更多的人学佛,是不是让更多的人离苦得乐?如果你只是去供养一个穷人,给他吃一点、用一点,他饱了,只不过是得到了一点温暖而已,他的思维、境界还是没有提升。他最后得到的是什么?一些善业、善报,没有在心中得到真正的解脱。而供养菩萨,是让更多的人精神上得到解脱。比方说你供养这个庙,庙里有菩萨,会有更多的人去拜、去求,那你说这个功德大还是你在马路上给一个跪在地上的穷人布施点好啊?当然,如果看见那些马路上的穷人,有慈悲心的人也应该给他们一些供养,这也是对的。

 

(您的意思是不是说,其实是看我们自己的发心,无论是供养菩萨也好供养一个穷人也好,我们的发心是一个平等心,我们供养的是佛性,果报来讲是不一样的。但是如果说因为果报不一样而在供养的时候就起了分别心,那么这个功德也就不一样了)

 

不是这么讲的,在现实学佛人当中,你种的因和果是成正比的,现在你供养的是菩萨、学佛人,和供养一般的穷人是两个概念,得到的果报是不一样的。这个不是分别心的问题,因为都是一种慈悲心。这个分别心不是在于“今天我做不做这个功德,慈悲不慈悲”的问题,而是在于同样做一个功德,得到的功德大小不一样。我问你,地藏王菩萨为什么要到地狱去啊?功德大不大?(嗯)地藏王菩萨也可以到人间来救人的,但是到地狱去救那些恶鬼难不难?功德大不大?(那师父您说供养佛菩萨和供养一个穷人其实是一样的)心不要有分别,但是你做出来的行为,的确是有不同的果报的,那没有办法的(明白了)

 

Wenda20190825   58:09  

平等心与慈悲心的关系

女听众:师父说过佛法的真实意义就是用平等心去观一切,菩萨的平等心是从慈悲而来,而平等心是基础。请问师父,我们是先拥有慈悲心之后才生出平等心吗?

 

答:慈悲心、平等心实际上都一样的,有平等心的人才会有慈悲心,有慈悲心的人才会有平等心。举个简单例子,这个人是好人,到底是先有好人然后做好事,还是先做好事然后成为好人?我这么一解释,你明白了吗?(明白了。同理,平等心是不是也和布施心、忍辱心、精进心、持戒心、禅定心的道理是一样的?)是一样的。

 

wenda20170625B   12:16  

学佛人要福慧双修、福德双修

臺長答:学佛人要福慧双修、福德双修,有福气的人才能闻到佛法,有道德的人才能接触到善人和善知识。师父跟大家讲,心常慈悲,这个人就有怜悯心,心常狠的人,怜悯心就没有。“常为他人想,此为无我相”,经常为别人想的人,这个人就是无我的境界了。学佛人要有境界,功德要齐备;功德不齐备,你就没有境界。经常做功德的人,他就有境界。为什么菩萨叫我们要慈悲?就是要积累功德。我们随时随地要懂得众生皆具佛性,对别人要把他们看作未来佛,对自己要严格,不要让自己犯错。

 

 

有一种非常好的修行方法,叫“以果相因”,......“菩萨畏因,众生畏果”。......当你信佛的时候,做任何善事,做功德时,你要先想到你的果,然后再去想是不是去种这个因。

shuohua20161125  19:33  

如何看只注重功德不解决实际问题,做人、学佛要真心帮助别人

男听众:师父讲立佛台的功德很大,所以很多共修組的师兄专门为佛友立佛台,在遇到重病或者有实际问题的师兄时,不引导、不回答或回避,导致延误救度重病师兄或是有问题师兄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机,导致几转手后最后接手的师兄无计可施。请师父针对这种只注重功德不解决实际问题的弘法做些开示。

 

答:实际上做人也好,做事也好,你只求种因,不知道果,这就是师父为什么说菩萨畏因,众生畏果(是)菩萨是做一件事情要看到果,最后的果;但是人呢,做了再说这件事,好事情,做吧,做到最后果出来了,不好了,着急了。境界不一样,看问题的远近不一样,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所以我们做人、学佛要真心帮助别人,要真心为人家好。你哪怕今天度了一个人,也是一个人啊(是)念经,哪怕这么多的经你都会念,你也不如念一句阿弥陀佛;过去有一个人就会念“嗡嘛呢呗咪吽”,而且这个字还不会念“嗡嘛呢呗咪牛”,人家最后上天了(是)就这个道理。所以你学佛学得这么多,什么法都学,什么经都念,你到最后一事无成,你没有一样学得好的,“十八般武艺,样样稀松”。

 

Wenda20171110   29:54  

发心好为什么会产生不好的果

女听众:师父,因果定律是铁律,那么为什么会有好心办坏事的现象?发心是好的,为什么会产生不好的果?这其中是不是有新的因果产生而导致结果的好坏,还是助缘的问题?

 

答:问得很好。因果是在轮回,也是在循环当中的,循善因结善果。那么你的思维当中想把这件事情做好,后来没有把它做好,那是果。为什么会转换?是你因不纯而产生果不实,听得懂吗?(明白,还是发心的问题吗?)对了,发心百分之一百纯,一定做得好;发心百分之一百不纯,那你一定做不好。那么也有发心很纯的,为什么做不好?那是因果不成熟(就是助缘还没……)对了,就是说你命根当中本来没有的,你再发心也没用。举个简单例子,你非常想发财,你拼命求菩萨,你命根当中没有财运,菩萨怎么帮你啊?菩萨不动因果(明白,感恩师父开示)

 

 

“见性是功,平等是德”。......做任何事情见到你的本性了,做出来就是功德。......大家对每个人、对每件事都要从心里发出平等,这就是有德性。

问 5 :文章里您说“见性是功,平等是德” ,也就是说要见证到佛性后做出来的事才叫功德,否则叫做善事。现在很多新同修刚刚在学佛,很多人也在印经书、放生、度人,大部分人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都是有所求而做,比如想求健康,求工作等。那这样有所求做出来的是善事还是功德?如果按照“见性是功”的标准,我理解这些事应该算是善事,并不能算是功德。可是师父也讲过让我们多度人,多放生,多做功德,将来可以用功德延寿。

 

可不可以理解为,师父开始为了鼓励我们要向做功德这个方向发展,所以告诉我们度人、放生、印经书都是功德?但是实际上在见性之前所做的都是善事,随着我们境界的提高,这些我们所做的善事就会随着我们见证了佛性后自动变成功德了?如果我们在见性之前做的这些都是善事,那需不需要念功德宝山神咒,使我们所做的善事不至于变成人天福报?弟子愚痴,分不清该如何区分这两者之间的关系,请师父慈悲解答!

 

答 5 :这些话只有 30%有道理。实际上,一个人等到真正明心见性了,他基本上就到天上了。明心见性是一个大标题, 有些人是暂歇性的明心见性。 明心见性是什么意思?就是知道自己的本性是佛,是善良的,这就是明心见性了;见到自己的本性,做的事情都是对得起良心的,那就是见性了。在你做这件事情的时候,如果想到自己是菩萨,我必须要做功德,必须要慈悲为众生,这样的心做出来的事情就是功德。并不是完全明心见性之后,做出来的事情才是功德。

 

所以在人间做很多功德,比如印书、发书度人等,这些都是属于功德,哪怕你到观音堂来擦桌子、换花,因为你对菩萨的尊敬,因为你心中明白是菩萨在救度我们的,那么这个时候这些都是功德。善事是指对一个事物没有深刻的理解,你认为我应该帮助他,我有良心要帮他,觉得这个人很可怜,这个时候是善事,善事只有善报,但是功德可以抵消恶业,完全两个概念。

——弟 子 开 示 二

 

 

是否修到明心见性后所做的才是功德

问:在2017年11月10日的节目录音里,有师兄分享观世音菩萨对佛子的开示:不修心如何能进南天门?是不是因为“见性是功、平等是德”,要修到明心见性之后所做的才是功德,而不修心的人就不能见性,没有真正的功德,所以进不了南天门?

 

答:实际上功德不要有所为。所以我们做什么事情,心最重要,修心修的是你这颗最纯洁的心。菩萨让我们要什么?要自己懂得明心见性。你的本性是什么?佛性。做任何事情你只要用佛性,你就不会带着私心,你明白你做什么。你明白“我今天是学佛,学到后来我自己就是佛”,你已经明心见性了。你自己是佛,你做出来的事情会不是佛事吗?(对)所以“明心见性”是已经完全明白了,见到自己的本性了,你当然做出来的事情都是佛性,那么这叫“明心见性”,那你不仅是进南天门了,你什么门都能进。

——2019年5月12日新加坡提问

 

Wenda20191227   38:52  

臺長开示“三轮体空”的布施

男听众:有一次秘书处来信解答里讲到“三轮体空”,就是布施的意思,指“施空”“受空”“施物空”。“施空”,指布施的人,没有觉得有我在布施;“受空”,是指接受布施的人,是平等布施,没有分别心;“施物空”,指所施的物品没有分别。

 

答:很简单,没有布施的人,没有接受布施的人,还有一个,没有物品,就是“三轮体空”。被你讲得这么复杂干吗?就是这么简单。

 

(您之前也讲到过,修桥、铺路、建庙……这些都是世间功德,还是有漏的功德,是吗?)你今天想为了众生,完全是发心、慈悲、善良,那你就是有功德;如果你只要有一个回报,或者“以后可以让我子孙万代什么什么”或者“可以让我的家人耀祖光宗”或者怎么样,你马上就没功德了。

 

(哦。像我们凡是有所求,还是不属于“三轮体空”的这种布施,是吧?)当然了。“三轮体空”完全是到了另外一个境界了。“三轮体空”就是“我没有布施”,谁布施的?也没有布施的人,“我什么都没布施”。举个简单例子,妈妈照顾孩子,妈妈说:“我又没照顾你们……”就是妈妈脑子里想:“我照顾你们是应该的,所以我没照顾你们。应该的,这有什么谢的?”妈妈照顾孩子天经地义的,所以就像没照顾一样。“我照顾谁了?没有谁好照顾的,他们自己都成长了。”还有一个是:“我没有付出时间,我也没付出什么功德。”那这不就是高境界了吗?

 

(对的。师父,我们现在许愿、念经、放生一般都是有祈求的,这是不是也属于有相的功德?)是啊。求善、求上,应该都没问题的,它不算的;如果你求名利、福报,那就算了(明白了,就是我们多求给自己提升境界、开智慧有关的……)那当然了,你说要精进,他也说你执著啊?不可以讲的

 

(师父,像刚刚说的有漏的功德,如果我们念功德宝山神咒,是否能变成无漏的功德?)它不是这样讲的,它是你心的一种提升,心灵的一种提升。你今天做一件善事,你心是为众生的,向菩萨学习的,你就有功德你今天做一件事情,只是纯粹去做一件事情,你就没什么大功德,只有福德(那还是靠我们修心的境界?)对啊,没境界修什么心啊?(明白了,感恩师父慈悲开示)

 

 



白话佛法精选

 

二《6、借假修真,见证佛性》

见证佛性,就是说你看到这个人在做善事,是用佛的心在做善事,他是佛,是菩萨,我见证了,我证明了,你是菩萨。证明佛性,见到了叫见证,见到之后要证明是真的东西叫见证。感悟佛性,用自己的真心去悟出佛性。这三个加起来才叫功德,功德就是用心来做善事,行善事,说善言,用心发出来的东西,那才叫功德,做善事有人天福报。求福不见功德,因为当一个人求福的时候得到的是人天福报,而得不到功德。功德可以消除你的罪业,可以消除你的业障。真正的功德不但要看见佛性,还要应用佛性,还要感悟佛性,这才叫真实妙用。比如今天做功德是无所求地去做,去帮助人家,是真正的在帮助他,就见证了你的佛性,没有目的去帮助人家,做出来的就是佛性,你所做的事情能看见你的佛性,就叫功德。如果有目的的去帮助人家,就不是菩萨的所为,不是菩萨的所行,不是菩萨的所言,所以就没有功德。真实妙用就是真正的把这个佛法来妙用。

 

为什么不应用佛性等于不平等,做任何事情如果不应用佛性来做,就是不平等。不应用佛性去做事情,会有不平等?如果不是为了救度众生,而是为了某一原因去做,你们说这是平等吗?比如为了让你以后能为我做更多的事情,我现在才为你做很多事情,这是平等吗?这在理念上是不平等,而在人间讲起来好像是平等的,一报还一报,实际上偏离了佛法的广度有缘众生的原则。只有没有目的,全身心地去帮助人家时,才是真正的平等。不平等就是没有应用佛性,但是任何的不平等都有一个时效,这个不平等等到一定的时候,他的时效性过了之后,就平等了。举例讲,因为你所做的善事没有了,所以就平等了,例如不要以为我救过你一次,你就应该永远欠我的,受我之气,这就是不平等的道理,等这个人受不了离开之后,就平等了,这就是时效性过了。所以我们应该用平等之心对待众生,故应以平等心视人之,即用平等心看所有的众生。

 

非色非空,无阻无碍——200527《白話佛法》开示79集

真正高境界的高僧大德对所有众生都认作是未来的佛,没有把你们看成敲不响,你们都是未来的佛。没有分别心地实修,对别人像对自己兄弟姐妹一样,那修出来的是真修为。学佛人的高境界是由平等心生出的。你们想想看,一个人没有平等心,哪来的佛心?把人家看得心都平等,你就懂得了佛法界经常讲的“万物本同源,众生如是”。众生也是的,同根同源,我们都具有佛性,我们都可以成为未来的佛。所以佛经说“天下男人是我父,天下女人是我母”,这种高境界的心态,根本不会产生人间的嫉妒心、分别心。人为什么会相互争斗?没有这种境界,看人都是有色眼镜。很多人看你是块木头,说你这个人脑子像块木头一样,敲都敲不响的,很多人脑子很活。

 

 


【PPT课件】电脑下载链接





下一篇:【课件】3-2、实 修 是 境 界,业 力 是 增 上 缘

回复

使用道具 反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手机版|普照

GMT+8, 2025-2-25 00:41 , Processed in 0.053940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