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照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946|回复: 0

【填空、開示、简答(一)】1-14、谈受-戒与开-悟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70

回帖

109万

积分

积分
1094394
发表于 2021-12-17 15:45: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14、谈受-戒与开-悟

 

原文网址:

http://www.guan.woxinwuwo.live/sina/pz/forum.php?mod=viewthread&tid=8594&extra=a:2:9:&tim=1639337256312

 

原文填空1-14-(1)

 

法语记诵

“人能持戒、守法,才能得身心安定。”

修心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就是守戒……“戒 定 慧”,因戒得定,……因定得慧,

 

原文填空

 

佛说:“人能(   )、(   ),才能得(    )。”……如果你能(   )就不会有烦恼、忧虑、恐惧。

 

修心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就是(   ),……事事都要(   )自己,把自己身上不好的习气(  )掉。如果一个人不能守戒 律,这个人就不会真心地(   ),只能按照自己的命运走。

 

“戒 定 慧”,因戒得(   ),因为你戒了之后,(   )就会越来越安定,不求任何东西,没有欲望,心就(   )了。

因定得(  ),因你能定下来,(   )就开了,碰到事情你就会冷静,不会吵,不会闹。

 

原文填空答案

(持 戒) (守法) (身心安定) (持 戒)

 

(守 戒) (克 制) (戒) (修心)

 

 (定) (身心) (净)

 (慧) (智 慧)

 

 

简答自测1-14-(1)

 

1. 如何理解“修心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就是守戒”?

 

答:“人能持戒、守法,才能得身心安定。”

如果你能持戒就不会有烦恼、忧虑、恐惧。

 

修心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就是守戒,……事事都要克制自己,把自己身上不好的习气戒掉。如果一个人不能守戒律,这个人就不会真心地修心,只能按照自己的命运走。

 

“戒定慧”,因戒得定,戒了之后,身心就会越来越安定,不求任何东西,没有欲望,心就净了。因定得慧,你能定下来,智慧就开了,碰到事情你就会冷静,不会吵,不会闹。

 

备注(以上回答仅供参考)

 

..1-14-(1)

 

“人能持戒、守法,才能得身心安定……如果你能持戒就不会有烦恼、忧虑、恐惧……修心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就是守戒……如果一个人不能守戒律,这个人就不会真心地修心,只能按照自己的命运走。

 

Shuohua20181207   23:15  

师父讲解“戒”字

 

女听众:请师父解一下“戒律”的“戒”字,很难守戒。

 

答:“戒”是什么?“戒”就是把你框住,让你能够用自己的理性来完成自己的悟性。你戴在手上的叫“戒指”吧,戴上去之后是不是把你的手框住了?框住之后是不是好看了?戒指戴在手上是不是好看了?(是的)你守戒的话,是不是人家看到你有好的行为、好的习惯、好的品质、好的本性?(嗯,庄严佛净土)这个“戒”字是不是会让你守戒之后人品被人家看得高了?(是)“戒”用古语来讲,就是能够让自己“告”“告也”,就是让自己知道。古语上讲,“戒”本身就是让你守住自己的本性,如果你能够守住自己的本性,你就不会出格,明白了吗?(明白)

 

师父看“戒”字的字体也没有什么特别大的不一样,最主要字意里边还是有讲究的。比方说,一横一撇,上面一个点应该是提醒你,然后下面这个一撇就是让你时刻守住。里边为什么有个“二十”,实际上过去讲,20岁之前不能守戒的话,以后这个人的戒就守不住。所以中国传统说“从小一看,到老一半”,20岁的人性格改不了。很多女孩子跟这个人谈恋爱,年轻的时候说“这个人怎么怎么性格,他大起来会改变的”,我告诉你,非也,20岁是个转折点。过去讲一个人13岁是世界观的改变,实际上古时候说20岁已经“立”了,人已经“立起来了”。戒,从佛教上叫“戒学”。“戒学”实际上整个像一个系统的戒律,有250个必须要戒的东西。我经常叫你们守十个重戒,十个重戒是什么?杀生、偷盗、邪淫、妄语、饮酒、说过罪、自赞毁他、悭贪、瞋恨、诽谤三宝,有十大重罪,必须要戒。20岁而立,过去说这个人如果20岁没出息,基本上一辈子没出息。那么20岁之前必须有人看住、管住吧?“戒”就像管住你一样,上面一点就是叫你看住自己,下面一撇就是叫你管住自己,下面一撇是防备(感恩师父。我们自己业障自己背,不要师父背)

 

Wenda20200626   45:50  

 

守戒对学佛人的影响非常大

 

女听众:師-父在最近视频《十念法》里面讲“念戒”,就是要时刻守戒,后来讲到“念天”,我们意念“我曾经修过很多戒律,这都是我的善根”;然后在佛陀故事里,很多出家人为什么能证果,因为他们曾经出家,守持戒律。请问師-父,守戒对我们学-佛人的影响是不是非常深远?

 

答:不是深远,非常大,大得不得了守戒的人可以成菩-萨,你说大不大?不守戒的人根本成不了菩萨,听得懂吗?(听得懂)什么叫“守戒”啊?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杀生、不偷盗……都不能做的,做了坏事你还能做菩萨吗?(不能。如果因为一些原因导致这一世不能修成,但是有好好持戒,有这样的善根,将来缘分具足,是否有证果的可能?)完全可能,如果守戒守得好,很多人就是守戒守到一个菩萨,守出一个佛。我讲给你听,守戒多么重要。守妇道,最后上去做菩萨(对)很多人就是靠守戒,守住,现在运程不好的时候很低调,等到机会来了再出来。机会没有先低调,不要给人家找麻烦,也不给自己找麻烦(对)等到机缘来了,那么再好好地珍惜。暂时的没有,不代表永久的没有;暂时的拥有,不代表永远的拥有(明白了)

 

“戒定慧”,因戒得定……戒了之后,身心就会越来越安定,不求任何东西,没有欲望,心就净了因定得慧……你能定下来,智慧就开了,碰到事情你就会冷静,不会吵,不会闹

 

Wenda20171103   01:08:50   

 

戒律对人有帮助,不管了解与否先守戒

 

女听众:我们讲“戒定慧”,守戒是第一位,但是我们其实有时候并不太明白为什么去守戒。学-佛的时候,如果要是先了解了再守戒,和什么都不明白在守戒,这个在结果上有什么不一样呢?

 

答:我觉得都一样。我问你,你了解法律之后再去守法,和不了解法律你先守法,是一样吗?你现在还不知道红绿灯,为什么红灯要停,绿灯要走?你就算不理解,看见红灯先停下来,你就不会闯祸(对)所以你不一定先要了解它你才去守的,戒律到人间总是对你有帮助的。你先守着,以后慢慢理解不可以?先结婚后恋爱不可以的?(对。先守着,然后慢慢去了解。等到真的了解了,这个守戒是不是又完全不一样了呢?)当然了。了解之后守戒比不了解的守戒意识上有更大的突破、更大的法喜。因为当你了解一件事物之后,再做这件事情的时候,心灵会有感应,会有一种内在的法喜出现,明白去做这件事情(是的)所以很多人揣着明白装糊涂,他很开心的,他明明心中很明白。比方说像你们这些孩子很明白,我们电台里的小朋友知道师父今天马上要讲这个人做错事情了,他假装地“哎,我不知道啊”,然后師-父一讲,心里开心——窃喜(明白,師-父)

 

Wenda20180624B   00:59  

 

如何增加自己的定性

 

男听众:年轻佛子如何增加自己的定性呢?

 

答:学-佛的人怎么增加自己的定性——守戒。为什么叫戒定慧?第二个“定”怎么来的?是通过守戒来的。一个人不守戒,定不下来的。守戒,就是要经过很多的辛苦,非礼勿言,非礼勿听,非礼勿动,要懂道理,人家跟你讲一件事情,你要好好帮忙去做,这样的话就慢慢守戒了。不该做的不能去做,你这个人就增加定力了,因为你经历得太多了,什么都懂了,你就会定得下来。明白了吗?(谢谢師-父。那可不可以专门针对定性问题跟菩萨许愿念心经呢?)都可以。其实定力……你戒得好,你自然而定;你修得不好,想定也定不了。所以你看别人很稳扎稳打地做事,这种人已经经过了很多很多年了,他们已经养成个性了,做事情要么不做,一做就很认真(是)




原文填空1-14-(2)

 

法语记诵

听 佛 法,听 经 文,听 道 理。……人的心就会慢慢入窍,即开窍了。……师父的书虽然不是经书,但可以让人破迷开悟,

听佛法,读经文,要熟读,听读之后真正地用了,你才能入,才能进入这个境界,不是普通的境界,而是开悟的境界。

 

原文填空

小三窍,即称脑子开窍。听,(    ),(    )。

 

听(    ),听(    ),听(    )。……人的心就会慢慢入窍,即(    )了。

 

师父的书虽然不是(    ),但可以让人(    ),能让你懂道理,明白因果定律。……理数是解决人的(    )问题,……一个人要懂道理,这个理要在(    )的上面。

 

听(    ),读(    ),要熟读,听读之后真正地(    )了,你才能(    ),才能进入这个境界,不是普通的境界,而是(    )的境界。

 

人的一生有两个根,一个叫(    )……身体是你(    )的根本,……另一个叫(    ),即物欲。

 

人——(    )、(    )、(    )、(    );物——(    )、(    )、(    )、(    )。

 

原文填空答案

(读) (入)

 

(佛法)(经文)(道理)(开窍)

 

(经书)(破迷开悟)(思想境界)

(正)

 

(佛法)(经文)(用)(入)(开悟)

 

(身根)(苦)(物根)

 

(生)(老)(病)(死)

(成)(住)(坏)(空)

 

简答自测1-14-(2)

 

1. 如何理解“小三窍”而达到开悟的境界?

 

答:小三窍,即称脑子开窍。听,读,入。

听佛法,听经文,听道理。……人的心就会慢慢入窍,即开窍了。……师父的书虽然不是经书,但可以让人破迷开悟,

 

听佛法,读经文,要熟读,听读之后真正地用了,你才能入,才能进入这个境界,不是普通的境界,而是开悟的境界。

 

2.如何理解世上所有的事物都是成、住、坏、空的演变?

 

答:人的一生有两个根,一个叫身根,身体是你苦的根本,另一個叫物根,即物欲。

世界上所有的事物,实际上都是成、住、坏、空的演变。

人——生、老、病、死;物——成、住、坏、空。

 

备注(以上回答仅供参考)

 

 

-关-開-示1-14-(2)

 

听佛法,听经文,听道理……人的心就会慢慢入窍,即开窍了……師-父的书虽然不是经-书,但可以让人破迷开悟……理数是解决人的思想境界问题……这个理要在正的上面……

 

Wenda20190322   28:34  

如何理解“小三窍”;开“小三窍”要听、读、入

 

女听众:师父的《白話-佛法》说的都是经文中的内容,学好《白話-佛法》是否和念出来的经文更相应?师父能否用白话解释一下师父说的“明理教义会开小三窍”?这个“小三窍”是什么意思?

 

答:“明理”,就是明白世间的道理,这个人讲道理,叫“明理”。“教义”是什么?一个人对接受的教育的意义要明白。“小三窍”也是叫你要明白这些道理。首先,一个人要懂道理。比方说在数学上属于理数、道理,“小三窍”,实际上就是听佛法、听经文、听道理,就是开这个窍,慢慢入窍。听佛法就是一个窍门,听经文就是一个窍门,听道理就是一个窍门。你慢慢开窍了,开到后来你就破迷开悟了。实际上这个“窍”就是告诉你,人生要懂得怎么样来改变自己,改变成住坏空,就是靠你要多听佛法。开法會是不是多听佛法?(对)听经文,看《白話-佛法》,听师父讲《金刚经》、讲《普门品》,是不是听经文?(对)师父天天在节目当中跟你们讲道理,是不是?(对)你如果多听,那你是不是心中就慢慢开窍了?(对)开窍,刚刚我跟你说,是听佛法、听经文、听道理,实际上就是听、读、入。第一个窍门是听,第二个窍门是读经文,然后心中进入道理。“小三窍”就是要叫你开窍,要叫你多听、多读、入心。

 

Wenda20171029B   43:40  

 

《白話-佛法》里全是佛光,读《白話-佛法》会保护慧命

 

女听众:跟师父分享一个事,我们现在组织了《白話-佛法》的群,每天读《白話-佛法》,真的读得很好。以前我只是看看,没有记忆,看看就忘了。现在读好了,我有两个群在分享,读好了又听两遍,这个记忆真的好,每天做梦都是好梦,而且读那个《白話-佛法》书都冒金光,金光直闪(对了)超好,加持力特大。

 

答:菩萨不是早就告诉你们了吗?《白話-佛法》里边全是佛光(真的佛光,以前不懂,这佛力真的很伟大)不得了(以前刚开始读,磕磕碰碰,现在读得很顺利,每次读之前请菩萨加持……)赶快告诉全世界的佛友,读《白話-佛法》会保护你的慧命,因为你必须要有慧命才能上天。听得懂吗?(对,所以我就想打通电话跟师父,跟大家分享一下,我读《白話-佛法》的感受特别深。现在这个时间都是自己挤出来的,每天这个事情不做完,不读完,我就不睡觉,而且也不那么累了,精力旺盛,真的很好,每天都感到很充沛)接受到能量了(是,感恩师父,感恩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哎呀,师父法喜充满,每个人都增长智慧。

 

听佛法,读经文,要熟读,听读之后真正地用了,你才能入,才能进入这个境界,不是普通的境界,而是开悟的境界。......——生、老、病、死;物——成、住、坏、空。

 

Wenda20200322   31:43  

 

学习《白話-佛法》要用心,而不是单纯记录

 

男听众:师父,您开示:学《白話-佛法》做笔记写下来,天上会帮你记下来的,这是有功德的,做笔记有功德的。请问师父,如何做好《白話-佛法》的笔记?您给大家讲一讲。

 

答:做笔记也好,学《白話-佛法》要用心。首先要理解师父讲的《白話-佛法》真正的涵义。比方说,一句话怎么讲能够让人家听得进。《白話-佛法》多呢,为什么师父讲《白話-佛法》能够让人家听进?

 

师父举个简单例子,“人最难面对的就是自己。”你把这句话想一想,最难面对自己,你明明不想去做这件事情,你逼着自己去做,你说是不是难啊?(对)明明你心里想去做这个事情,但是又不能去做,你是不是最难面对自己?(对)宽容了别人,你自己开心。那么很多人想:“我就不宽容他,我就要恨他。”你不宽容他、你恨他的话,你是不是自己很痛苦?你把这句话好好地理解,那么你就会懂得《白話-佛法》的真谛了(明白)

 

师父经常跟你们讲,用忍辱度瞋恚。忍什么?你不要觉得自己忍辱就好了,你怎么会恨?比方说,你属猪的,人家讲你一句“你这个属猪的”,你马上不开心了,“他在叫我猪啊?”不是的,你属猪,人家叫你一下有什么关系?一想想通了,那么心里就自然释放了,就没有什么不开心了。你这样理解《白話-佛法》,你就是拥有生命的导师了

 

(师父,刚才您讲的在记笔记的时候要体悟《白話-佛法》,而并不是单纯在写,是这样吗?)写有什么用?写是要记录,你要用智慧的。你看了《白話-佛法》要能醒悟,你不醒悟哪来的智慧?对不对?师父随便讲一句:人必须要远离怨恨,才能真正做到自己本性的宽容。这句话你写下来有什么用?你要理解。你远离了怨恨,不怨恨别人,你自己本性的宽容就出来了;你怨恨别人,你心中永远存在着恨(对对。师父,写《白話-佛法》笔记之前,如何祈求?)没什么祈求的,“请菩萨赐给我智慧。”(明白了,谢谢师父的慈悲开示)





上一篇:【填空、開示、简答(提高二)】1-13、心 不 随 境 转,灵...
下一篇:【填空、開示、简答(二)】1-14、谈受-戒与开-悟

回复

使用道具 反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手机版|普照

GMT+8, 2025-2-25 21:16 , Processed in 0.036323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