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和徒弟谈”见思惑”
原文网址:
http://www.guan.woxinwuwo.live/sina/pz/forum.php?mod=viewthread&tid=8600&extra=a:2:9:&tim=1642969382971
原文填空1-20-(1)
法语记诵
没有我才能把自己真正融化在超现实当中,
原文填空
经常献花的人会长得漂亮,经常供奉水果的人会懂( )开( ),经常献油的人眼睛会亮。……种下好的( )才会看到好的( )(花)。供养给菩-萨的花并不是给菩-萨的其实是给( )的。……种善-因才能结( )。
“见-思-惑”就是( )和( )上的迷惑。……如:我-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取见等五( );……如( )等五烦恼。
( )就是把自己放在前面,……一开口一连串的我,……要明白人世间这个“我”是( ),不是( )。……堕入这个(“ ”)字,永远不会超脱。所有痛苦的人都是因为有个( )。
要把这个我放开,没有( )才能把自己真正( )在超现实当中,你才不会生气。……如果能把这个(“ ”)字放弃就不会生气难过。如果一个人天天高高兴兴地活在世界上,就是活在( ),活在天堂。……要相互( ),相互爱护。
( ),就是对周围的人或见到的事生疑惑。
( ),……自己认为是正确的,……即( )。
( ),……你见到的东西不一定是对的,你得到的东西也不一定是对的。
( ),明明非因即因。……见到的东西和思维的想象被迷惑,……世上没有什么东西是( )的。
( ),就是思想上的迷惑,也是人的一大障碍。
原文填空答案
(因-果) (智-慧) (因) (果) (自己) (善-果)
(见-解) (思-想) (不正-见)(贪-嗔-痴-慢-疑)
(我-见) (假-我) (真-我) (“我”) (我)
(我) (融化) (我) (天上) (包容)
(边-见)
(邪-见) (自我见-解)
(见-取-见)
(戒-取-见) (真)
(思-惑)
简答自测1-20-(1)
1,为什么要献花?
答:因为花代表因,种什么因就会结什么果。
种下好的因才会看到好的果(花)。供养给菩萨的花并不是给菩萨的其实是给自己的。
2.什么叫“见思惑”?
答:“见思惑”就是见解和思想上的迷惑。见思惑中的见惑是知见上的迷惑错误,如:我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取见等五不正见;思惑是思想上的迷惑错误,如贪瞋痴慢疑等五烦恼。
3,见思惑中的见惑是知见上的迷惑错误,具体有哪几种?
答:我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取见等五不正见。
(1)我见就是把自己放在前面,……一开口一连串的我,……要明白人世间这个“我”是假我,不是真我。
要把这个我放开,没有我才能把自己真正融化在超现实当中,你才不会生气。……如果能把这个“我”字放弃就不会生气难过。如果一个人天天高高兴兴地活在世界上,就是活在天上,活在天堂。……要相互包容,相互爱护。
(2)边见,就是对周围的人或见到的事生疑惑。
(3)邪见,即自我见解。
(4)见取见,你见到的东西不一定是对的,你得到的东西也不一定是对的。
(5)戒取见,明明非因即因。
备注(以上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開-示1-2-(1)
“见思惑”就是见解和思想上的迷惑。
Wenda20171124 03:49
凡有所见皆是虚幻
女听众:《白-話-佛-法》第一册第二十篇《和徒-弟谈见思惑》提到“‘见思惑’就是见解和思想上的迷惑。‘见惑’是知见上的迷惑错误。如五不正见:我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取见”。请師-父-開-示一下“见取见”和“戒取见”的含义。
答:好好看书吧,现在这个时间不能给你们问太多……这个都是学-佛-法-佛-理比较深的,书上都有,第八册、第九册都有的。要记住,不管什么见,等到你见到的就是虚幻的,所以在人间不能迷惑。你见到了,自己想得到它,那你本身就是在迷惑当中。这些讲到底都是不正见,各种方法表达的不正见。明白了吗?(明白了)
要明白人世间这个“我”是假我,不是真我。……把这个我放开,没有我才能把自己真正融化在超现实当中……如果能把这个“我”字放弃就不会生气难过。如果一个人天天高高兴兴地活在世界上,就是活在天上,活在天堂。……要相互包容,相互爱护……世上没有什么东西是真的。
wenda20131025 12:52
如何理解“无我”
女听众:您常举的一个例子非常好,您说:“五十年之后我们在哪儿?”让我们放下现在人间的东西。如果无我了,就是到一种境界什么感觉都没有了。我想问师父,无我境界的人是一种怎样的状态呢?是什么都无所谓、不在乎,还是心中只有别人没有自己?还是那种心中自己和别人都没有呢?
答:无我的人并不是说什么都没有。把人家也没有,那不叫无我,那叫什么都没有。无我就是没有我但是有别人。妈妈就是无我的,当妈妈有了孩子的时候,她自己连生命都可以舍去的,这时候妈妈就叫无我,并不是没有孩子啊。观世音菩萨无我,这么忘我地去救度众生,全世界千手千眼这么跑,观世音菩萨虽然说“没有我”,但是观世音菩萨心中有众生啊。最近看到一个新闻,说一个母亲把自己的肝还是肾脏捐给自己的孩子,这个孩子大概十二三岁。妈妈在床边上,记者给她拍了一张照片,这个妈妈说“我一点也不后悔”。什么意思?无我啊,救人就是这样的。无我是什么境界?只有别人没有自己了(明白了。就是心中没有自己但是一定要有众生,这个才是无我)对,否则怎么叫无我?我就是自己,没有自己有别人,这样才修得好心。真的连人家都没有、你也没有,那你的脑子有问题了,呵呵(明白了)
原文填空1-20-(2)
法语记诵
修为是从心里修出来的不是自私的东西。
原文填空
如果在生活中怀疑人家,你就是( )。……你见到的东西,你想象要得的东西都是让你( )的。
如果你脑子里装的都是好的( )的东西,得出的( )也是好的善良的。……( )要多想,心里要明白与时俱进,……要和时间一起进步,时间不会因为任何事情的发生而( )它的运行。
修为是从( )修出来的不是( )的东西。如果一个人为自己,只想把( )修得好一点,我想你修行的效果和功德只是( )。
要学会说(“ ”)、(“ ”)等等这些谦虚、礼貌、道歉的话,这是衡量你们修行的( ),可以体现出你们的品质,……谁都有做错事情的时候,错了没关系,( )是最重要的。
原文填空答案
(见思惑) (迷惑)
(善良) (果报) (修心) (改变)
(心里) (自私) (自己) (小乘佛法)
(“对不起”) (“不好意思”) (尺度) (知错能改)
简答自测1-20-(2)
1. 为什么说在人间最易修行?
答:因为在天上享福,享福的时候修行就学不进,太好的日子是不能让人精进修心的。所以很多人在吃苦的时候才会想到应该修行。
2. 如何理解“修为是从心里修出来的不是自私的东西。”
答:如果你脑子里装的都是好的善良的东西,得出的果报也是好的善良的。
修心要多想,心里要明白与时俱进,
修为是从心里修出来的不是自私的东西。如果一个人为自己,只想把自己修得好一点,我想你修行的效果和功德只是小乘佛法。
要学会说“对不起”、“不好意思”等等这些谦虚、礼貌、道歉的话,这是衡量你们修行的尺度,知错能改是最重要的。
备注(以上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開-示1-20-(2)
如果你脑子里装的都是好的善良的东西,得出的果报也是好的善良的。……修心要多想,心里要明白与时俱进……修为是从心里修出来的不是自私的东西。......要学会说“对不起”、“不好意思”等等这些谦虚、礼貌、道歉的话,这是衡量你们修行的尺度,……知错能改是最重要的。
wenda20161016B 49:44
善良和纯善有什么分别
女听众:同修梦见师父说他很善良,过后师父还说因为他是纯善。请问师父,善良的人和纯善的人有什么分别?
答:善良的人,这个人只不过非常善良,他只是觉得这种善事要去做;但是纯善的人就不一样了,纯善的人就是心里没有一点点恶念的人,这叫纯善的人(我们在《白-話-佛-法》第九册有看到师父的开示“纯善便是功”,就是说纯善的人,他做一切事情帮助人也好,做什么事情都不会有目的,就是没有目的地帮人,这种就是纯善)对了。你今天去帮助别人,你没有目的的话不叫纯善吗?比方说你今天送营养品给人家,你不是为了传销,不是为了赚人家钱,是不是叫纯善啊?如果你今天说,“我现在给你免费吃,吃了之后为了让你买,赚你更多的钱”,那叫纯善吗?(如果是帮到人家身体好,那只是善,但是没有功)对。我看你蛮有智慧的(因为我们跟师父学习,我们看了师父的《白-話-佛-法》才知道原来还可以这样分辨,帮助人家有目的跟没有目的最后的结果是不一样的)那当然了,有目的的就不值钱(对)
wenda20160828A 26:43
心系众生和牵挂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男听众:-師父,您在《白-話-佛-法》中提到:“一个没有牵挂的人,才是一个真正无私的人,不牵挂就是没有私心,没有我自己,而观-世-音-菩-萨和师-父心系众-生。”師-父有时候也提到牵挂众佛-友。那么,这种心系众生和師-父说的牵挂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吗?请師-父开示一下。
答:牵挂自己和牵挂众生是不一样的。比方说,你为了自己和为了别人,都是一个“为了”,为自己,为什么就变成自私了?为众生,为什么就变成大公无私了?(对对)那就是一个你面对的对象的问题。你对象是个人,那你还是牵挂;你对象是众生,那你不成为牵挂,而是那种付出和慈悲了(哦,明白。师-父,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一个是无私、不求回报、心系众生;一个是执著于自我得失、利益造成的牵挂和挂碍。有两种,是这样吗?)是这样的。“无私”,它不叫牵挂,它已经是胸怀众生,心系众生。那观-世-音-菩-萨慈悲众生,心系着我们人道,你说观-世-音-菩-萨有牵挂吗?当然有牵挂,但是他这个牵挂又不是他自己,他是为众生的(他有牵挂是无私大爱的)就是这个道理
原文填空1-20-(3)
法语记诵
阿赖耶识,即第八识,也叫“藏识”,因是一切善恶种子储藏的所在。
当有功德时,这功德才能进入这个意识,消除不善的孽障。
原文填空
在人的八识田中有一个( ),即第八识,也叫(“ ”),因是一切( )种子储藏的所在。
一切众生,每一个( ),或( ),都会造成一个业种,这种子在( )前都藏在阿赖耶识中,当有( )时,这功德才能进入这个意识,消除不善的( )。
八识:( )识、( )识、( )识、( )识、( )识、( )识、( )识和( )识。
原文填空答案
(阿赖耶识) (“藏识”) (善恶)
(起心动念) (语言行为) (未受报) (功德) (孽障)
(眼) (耳) (鼻) (舌) (身) (意) (末那) (阿赖耶)
简答自测1-20-(3)
为什么功德可以消除孽障?
答:阿赖耶识,即第八识,也叫“藏识”,因是一切善恶种子储藏的所在。一切众生,每一个起心动念,或语言行为,都会造成一个业种,这种子在未受报前都藏在阿赖耶识中,当有功德时,这功德才能进入这个意识,消除不善的孽障。
八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和阿赖耶识。
备注(以上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開-示1-20-(3)
阿赖耶识,即第八识,也叫“藏识”,因是一切善恶种子储藏的所在。一切众生,每一个起心动念,或语言行为,都会造成一个业种,这种子在未受报前都藏在阿赖耶识中,当有功德时,这功德才能进入这个意识,消除孽障。
Wenda20180921 17:49
消除身上某部位的业障与八识田中的业障有关系吗
男听众:请问师父,有关八识田中善的种子和业障的关系。师父之前开示过,我们八识田里有善恶种,恶的种子一旦有阳光、水和其他的养分,就会生根发芽出果,导致业障爆发。那我们身上的业障块,就比如说我们头部或者胃部或者其他地方有这些种子和因果,互为因果关系吗?我们身上的业障、某个地方的业障,跟八识田中的这些的业障都有关系吗?
答:当然有关系,那绝对有关系的。你身上的业障要是成形了、成熟了,会不会进入你的七识田中、八识田中?(哦,都是相互……)影响的,当然了。你的言行、你的语言、你的思维,都会进入你的第八意识当中。举个简单例子,你今天某一个行为会让你特别受伤,那就进入第八意识中了。如果你今天一句话讲得出大事了,那又进入你第八意识了(哦。请教师父,就打比方,消除我们身上某个部位的业障时,我们八识田中这些业的种子其实也就在消除了?)对。我可以告诉你,你能够消除八识田中的,当然其他的不好的业种全部在消啊。我举个例子,你家里在某一个地方消灭那些蚊蝇,那苍蝇和蚊子不会在其他地方出现了吧?你家里在某一个地方消掉了,那个地方不也没了吗?(对的)
wenda20130623A 12:45
关于八识田中的业障、苦修行
女听众:有些人在生活中就是生了病也无所谓,他学佛就是想求一个究竟,为了了脱生死,受报也就受报,什么都可以忍。我记得您以前讲过,八识田中的恶业,是什么都不可以达到,只有经文可以去。对这种人来讲,念礼佛的时候能不能求……?我觉得意念中的罪恶,是最可怕的一种业障。
答:完全正确,意念当中因为消不掉。比方说,你过去曾经伤害过一个人,这辈子想起来就会难过;你曾经感情上被人家伤害过,你想起来就会难过。为什么会想起来呢?因为已经在你的意识当中了,就像储存在电脑里面一样,你只要打开某一些事情,“感情”两个字,“啪”就跳出来了,那你就会痛一下(能不能求菩萨消这样的业障?)若要真消掉这种业障,实际上就是在完全消你的业障,因为八识田中的业障,比那些在表面上的业障要重很多。所以菩萨要我们真正地修心修行,第一个为什么叫修心?修心就是修心里边的业障:难过的、受过伤害的、曾经害过人的,要把这个心抚平,就必须要修自己这个心;修行为那是外表的,所以修心比修外表厉害。如果受点伤能够忍耐,实际上也是修行的一部分,因为你在受业报、你在受苦,你咬着牙说:“我受业报、我受苦了、我很难过。”这个时候想想,反正是在忍着自己。但是要记住,忍耐不是最终的方法,真正的方法要在人间痛苦都没有。难道人间每个人都一定有痛苦吗?修得好的人,有些法师在山上,天天就这么默默无闻地念经,他就没痛苦。你们有人间的烦恼、感情上的烦恼;他没有婚姻,没有婚姻的烦恼,他每天在山上用不着为钱奔忙,他有床睡、有饭吃就行(还是要把欲望降低)对,欲望越多烦恼越多。所以哪怕“我忍受、我忍苦、我无所谓”,这其实也是一种欲望,因为你有一个欲望“我以后要超生了死,我想到更高的境界去”。并不是你能够忍耐,就能消掉你的业障,因为这靠修心和修行。肉体上的痛苦,或者精神上的痛苦,时间长了会造成你的业障加重
(师父的意思就是说,外面的的业障爆发的时候,受报了就是消业,因为毕竟我们能做的功德很少,然后把念经的功德用在修心上面,应该会更好是吗?)用在修心方面,而且要真的修到人间越来越不苦了。比方现在你感情上很痛苦,实际上你已经在接受消业债了,表面上看起来“我很痛苦,我忍受一下吧。”说明你还在受苦,你还在受这个业报。你能不能在感情上痛苦的时候,念经之后突然之间想通了、想明白了、不痛苦了。你不痛苦就早一点离开痛苦;你就早一点离开你的业报。你的业报越少,不就修的境界越高吗?那为什么非要去苦修行呢?伟大的佛陀当年在还没有完全把佛教传到人间的时候,佛陀在印度也学过很多的苦修行,这就是为什么他后来觉得这条路走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