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谈谈“因 空” “果 空”
原文地址:
原文填空1-12-(1)
法语记诵
佛教对世界本质的一种看法就叫空……“空”是绝对的。
大乘佛法讲因空……“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法空。
原文填空
什么是空?……佛教对世界( )的一种看法就叫( )。……“空”是( )的。
小乘佛法对空的理解是( )……还有小乘佛法讲( ),……这个空是建立在( )的基础上。……实际上还是有的,没有空。
大乘佛法讲( )。……连这个( )的因都是空的,何况( )呢?……
大乘佛法讲连构成事物的基本元素也是( )的……“本来( ),何处( )”。
大乘佛法还讲一个叫( )。……世界上的( )都是( )的。不要执着,不要恨,不要迷惑。
原文填空答案
(本质) (空) (绝对)
(我空) (果空) (有空)
(因空) (因果) (果)
(空) (无一物) (惹尘埃)
(法空) (一切事物) (空)
简答自测1-12-(1)
什么是空?大乘佛法与小乘佛法对“空”如何理解的?
答:什么是空?佛教对世界本质的一种看法就叫空。
空是绝对的。
小乘佛法对空的理解是我空。……果空。……这个空是建立在有空的基础上。……实际上还是有的,没有空。
大乘佛法讲因空。……连这个因果的因都是空的,何况果呢?……大乘佛法讲连构成事物的基本元素也是空的。……“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法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空的。
备注(以上回答仅供参考)
相関開示1-12-(1)
佛教对世界本质的一种看法就叫空。......“空”是绝对的。…小乘佛法对空的理解是我空…果空……这个空是建立在有空的基础上……实际上还是有的,没有空。
wenda20160325 48:20
台 長开示“因空”和“果空”
男听众:师我父在《白話佛法》第一册第12篇谈到,小乘佛法对“空”的理解是“我空”和“果空”,大乘佛法讲“因空”,那么既然因果都空了,为什么还说“万法皆空,因果不空”呢?
答:“因果不空”讲的是小乘佛法,讲的是有因有果,因为有因有果,要把自己变成“我空”,因为我自己都空了,因果就没有了,没有因果了,你到大乘佛法当然“因空果空”了,那么因果都空的话,那就是大乘佛法。所以“因果不空”实际上就是……就像人一样,人现在有吗?有的,还活着,那死了不就没了吗?那么从整体来讲,人是没有的,人是没有生死,因为生了就是死,死了就是生;但是从人间来讲,人生的吗?生的,是在活着的。但是你说活着的人,很多人心已经死了,算不算死了?算死了。没有灵魂的人,植物人算不算活人?他当然像死人一样。从道理上来讲,实际上这个因果空是必然的,但是因果有,那是暂时的。
Wenda20180720 38:04
空性、空相是佛法的基本理论
男听众:如何理解:佛陀的身体是宇宙人生中的真相,融化在宇宙空间中,无处不在。证得诸法的空性,即见如来。这样理解对吗,师 父?
答:其实你讲的“佛陀的身体”,并不是佛陀的身体,是佛陀的智慧。佛陀的般若融化在这个宇宙空间当中。这个空相是什么?空相就是佛陀的佛法的最基本的理论,就是空性、空相(对)为什么叫空相?你今天所做的一切,一百年之后对你来说什么都没有了,是不是空相啊?因为因缘生的一切法,它没有自性的,就是空的状态,所以佛法讲诸法皆空。因缘生的法,我举个简单例子,在几百年之后,你跟你爸爸的关系是不是空的?(是的)谁跟谁都不知道啊。因缘,你过去跟太太两个人很好,结果离婚了,几十年之后人都不知道在哪里了,是不是因缘是空的?(对)小时候的老师你能记住几个?全忘了(对的)因缘空啊。你过去住过的房子有多少啊,你从小住的房子跟现在肯定不一样了嘛,是不是因缘果空?(对的,感恩师父)
大乘佛法讲因空。......连这个因果的因都是空的,何况果呢?……大乘佛法讲连构成事物的基本元素也是空的……......“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法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空的。
shuohua20121214 00:54
若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
女听众:台 長你好!我梦见台长坐在一张桌子前,像包公一样,很严肃地跟我说:“你知道你前世欠哪一部分债吗?”我说:“我不知道。”我感觉身体很不舒服,后来看到了我前世是一个男的,反正很坏,外面找了年轻女的带回家,还跟原配说:“你走吧,我给你多少钱。”跟我这一世的情况……(一模一样)呵呵,对,一模一样。这是不是因果报应呢?
答:对了,一点不错,因为你最近想不通,老跟菩萨讲:“为什么老公会对我这样?”所以,台 長把你的前世显化给你看了(对,最近他老是找我麻烦)肯定的,这都是你自己前世造的因啊!所以我跟你说不要玩,这种东西玩不起啊(对。大乘佛法不是讲什么都是空的吗,包括因是空的,果也是空的)那是高级的时候,你现在还没到高级,连最基础的都没好(还要受果报?)当然要受果报了,菩萨都不能动因果的。果报就是天律,学佛人讲起来就是一种因果果报,是一种阴律、地律和天律,没有一个人逃脱得了的(对,所以我们今生一定要做好……)举个简单例子你刚刚那句话就讲清楚了,比如你小时候身体不好,还在吃身体的苦,人家说身体好了就可以不痛了。问题是你现在身体好吗?身体不好这是受的因果,但是身体好了之后,当然不痛了。人家没有去造因,哪来的果?
Wenda20200223 27:26
是否完全空了就不会被染著
女听众:六祖惠能的偈语讲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师 父的开示也经常说到要空。请问师 父,如果众生完全空了,是否就根本不会被五欲六尘所染著?
答:那就是菩萨啊。没了,你说你还怎么染?“本来无一物”了,“何处惹尘埃”啊?(就说明没有任何的著相了,对吧?)对啊。你想想看,你不著相,不著相人间任何一个物体、一个物品,你怎么会惹上?(对)今天这只蚊子来叮你,你没有肉体,怎么叮啊?因为你有肉体了,它才叮。
原文填空1-12-(2)
法语记诵
大乘佛法讲世界的本原是空的……要用“动”这种客观的思维方式去看,
原文填空
大乘佛法讲世界的( )是空的,即这个世界本来就是( )的,都是( )的。
你感觉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东西都是虚假的,实际上这种不真实的( )就是( )。
什么都会变的,要用(“ ”)这种客观的思维方式去看,……看问题一定要用(“ ”)的标准看,而不要用一种简单的( )方法看。
原文填空答案
(本原) (空) (假)
(虚幻) (假有)
(“动”) (“动”) (执着)
简答自测1-12-(2)
1、为什么要用“动”这种客观的思维去看世界?
答:大乘佛法讲世界的本原是空的,
所有自然世界的东西都是虚假虚幻的。实际上这种不真实的虚幻就是假有。
什么都会变的,要用“动”这种客观的思维方式去看,
看问题一定要用“动”的标准看,而不要用一种简单的执著方法看,
备注(以上回答仅供参考)
相関開示1-12-(2)
大乘佛法讲世界的本原是空的,......要用“动”这种客观的思维方式去看,......看问题一定要用“动”的标准看,而不要用一种简单的执著方法看,
wenda20151004A 43:50
如何才能见解圆满
女听众:师父,请您慈悲开示一下,如何才能见解圆满呢?
答:“见解圆满”很简单,你全方位地看问题就会见解圆满。比方说,今天一件事情发生了,你从正的看、从反的看、从左看、从右看,你就会对这件事情有个正确的见解。比方说,这个人今天把饭烧糊了,首先你从正的看,“哎呀,他怎么烧糊了呢”;从反的看,“哦,因为他在忙孩子的事情”;再从左面看,“哦,他还要上班”;从右面看,“今天因为家里的自来水不够,放得不够多,他正好在放水的时候还有电话打进来”。当你把这个前后左右全部看清楚了之后,你就对他最后的一个评估就出来了,“今天他饭虽然烧糊了,但是因为他照顾孩子,也忙不过来,所以就不能怪他”。这就叫见解,全面的见解。明白了吗?(明白,就是要全方面的来考虑)对啊
(因为每个人修心的境界和悟性不一样,所以当面对同一个问题的时候,所采取的态度和做法会不同,于是会对彼此的做法产生意见。在没有大彻大悟之前,我们在人间的见解都可能有漏,所以在看待和解决一些事情的时候,我们该围绕佛法哪些点和原则使事情做得更圆满、更智慧,让彼此同解呢?请师父慈悲开示)首先,站在别人的位置上来考虑问题,这个就叫“换位思考”;第二,要学菩萨,看到过去的已经过去了,过去的不能再把它作为将来来使用。所以首先要看到未来,把一个事情看成发展型的你会觉得有希望,把一个事情看成一成不变你就失去了希望。所以一个人要懂得,看问题首先要看到将来,菩萨说:“一切不可得、未来不可得、过去不可得。”想一想过去了就没了,为什么我还要老纠结在里边出不来呢?这就是没有智慧。所以,怎么样能够和别人想得一样呢?就是经常想想如果你处在别人的位置你会怎么想?这就叫“同解”。大家一起能够解释这些问题,大家一起能够同时了解这些问题,明白了吗?(明白,感恩师父慈悲开示!)
原文填空1-12-(3)
法语记诵
要用自己的悟性去体验体悟人生。……改掉自己身上的毛病你才能修成正果。
原文填空
要用自己的( )去体验体悟人生。
( )是对自我的一种约束,( )是对自己的一种提升,修心是要( )的,所以叫( )。
要( )自己的各种各样的欲 望,要( )自己各种各样的毛病,( )自己身上的毛病你才能修成( )。
原文填空答案
(悟性)
(修心) (修心) (受苦) (苦修行)
(控制) (修正) (改掉) (正果)
简答自测1-12-(3)
怎样才能修成正果?
答:要用自己的悟性去体验体悟人生。
修心是对自我的一种约束,修心是对自己境界的一种提升,修心是要受苦的,所以叫苦修行。要控制自己的各种各样的欲望,要修正自己各种各样的毛病,改掉自己身上的毛病你才能修成正果。
备注(以上回答仅供参考)
相関開示1-12-(3)
要用自己的悟性去体验体悟人生。修心是对自我的一种约束,修心是对自己境界的一种提升,修心是要受苦的,所以叫苦修行。要控制自己的各种各样的欲望,要修正自己各种各样的毛病,改掉自己身上的毛病你才能修成正果。
Wenda20200626 24:57
表面精进却不注重修心,受报后让旁观者不理解佛法,也有业障
女听众:师父,您好。有的师兄很精进度人,有很多缘分,但是不注重修心,身口意方面犯下大错,最终导致身体受报。他的果报让旁观师兄不理解,因为旁观者只看到他在积极做弘法义工,没有看到他身口意犯错,觉得他为什么这么好还会受这种果报,最终这些旁观者退转了。请问师父,自己因为不严守戒律而受到果报,让旁观者不理解,退转,受报的师兄有业障吗?
答:当然有业障了,你做了一个不好的榜样,你没有业障啊?(有)你去度人,度完人之后,人家看你这个度人的人怎么这样啊,不好好修心,那人家退转,你说你有没有业啊?(有。同修也想提醒旁观的同修要智慧辨别,我们无法全面理解一个人,我们看到的可能只是表面,护法神看的是最全面的,护法神刚正不阿、公正公平。如果觉得受报师兄没有错,其实就是自己犯了和受报师兄一样的错误,应该好好忏悔反省自己,修正自己)是的。
wenda20130623A 12:45
关于八识田中的业障、苦修行
女听众:有些人在生活中就是生了病也无所谓,他学佛就是想求一个究竟,为了了脱生死,受报也就受报,什么都可以忍。我记得您以前讲过,八识田中的恶业,是什么都不可以达到,只有经文可以去。对这种人来讲,念礼佛的时候能不能求……?我觉得意念中的罪恶,是最可怕的一种业障。
答:完全正确,意念当中因为消不掉。比方说,你过去曾经伤害过一个人,这辈子想起来就会难过;你曾经感情上被人家伤害过,你想起来就会难过。为什么会想起来呢?因为已经在你的意识当中了,就像储存在电脑里面一样,你只要打开某一些事情,“感情”两个字,“啪”就跳出来了,那你就会痛一下(能不能求菩萨消这样的业障?)若要真消掉这种业障,实际上就是在完全消你的业障,因为八识田中的业障,比那些在表面上的业障要重很多。所以菩萨要我们真正地修心修行,第一个为什么叫修心?修心就是修心里边的业障:难过的、受过伤害的、曾经害过人的,要把这个心抚平,就必须要修自己这个心;修行为那是外表的,所以修心比修外表厉害。如果受点伤能够忍耐,实际上也是修行的一部分,因为你在受业报、你在受苦,你咬着牙说:“我受业报、我受苦了、我很难过。”这个时候想想,反正是在忍着自己。但是要记住,忍耐不是最终的方法,真正的方法要在人间痛苦都没有。难道人间每个人都一定有痛苦吗?修得好的人,有些法师在山上,天天就这么默默无闻地念经,他就没痛苦。你们有人间的烦恼、感情上的烦恼;他没有婚姻,没有婚姻的烦恼,他每天在山上用不着为钱奔忙,他有床睡、有饭吃就行(还是要把欲望降低)对,欲望越多烦恼越多。
所以哪怕“我忍受、我忍苦、我无所谓”,这其实也是一种欲望,因为你有一个欲望“我以后要超生了死,我想到更高的境界去”。并不是你能够忍耐,就能消掉你的业障,因为这靠修心和修行。肉体上的痛苦,或者精神上的痛苦,时间长了会造成你的业障加重
(师父的意思就是说,外面的的业障爆发的时候,受报了就是消业,因为毕竟我们能做的功德很少,然后把念经的功德用在修心上面,应该会更好是吗?)用在修心方面,而且要真的修到人间越来越不苦了。比方现在你感情上很痛苦,实际上你已经在接受消业债了,表面上看起来“我很痛苦,我忍受一下吧。”说明你还在受苦,你还在受这个业报。你能不能在感情上痛苦的时候,念经之后突然之间想通了、想明白了、不痛苦了。你不痛苦就早一点离开痛苦;你就早一点离开你的业报。你的业报越少,不就修的境界越高吗?那为什么非要去苦修行呢?伟大的佛陀当年在还没有完全把佛教传到人间的时候,佛陀在印度也学过很多的苦修行,这就是为什么他后来觉得这条路走不通。
问:师父在白話佛法中讲到:“心要时时地擦拭,消孽障,让忧愁诱惑等尘埃不着落,从而得心净,心灵的纯净,目的是显露本性。净到一定程度后,本性就显露出大部分,不再容易被污垢遮掩,这时候我们就需要小心呵护着它,培养它壮大它,让它不要再迷失,这才是学佛的入门之时。”师父在玄艺问答中说明心见性的境界已经超脱六道了,而这里师父说才是学佛的入门之时,请解释。
答:“本性显露的时候才是学佛的入门之时”,这里面要注意到一点——是本性显露一点点,太阳光刚刚显露出来,不就是学佛的开始吗?刚刚开始慈悲,刚刚开始有同情心,懂得去度人了,一切都刚刚开始。太阳来了,并不是马上照得到。太阳来了,可能你家窗户还关着,窗帘里渗进来一点点阳光,你看到的阳光是有限的,不就是刚刚开始吗?不吃苦哪能得到快乐?猴子不把尾巴斩断怎么做人?人性中丑陋的东西不去掉,你就是人,成不了菩萨。
一来信解答疑惑195